◎阿紫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妇孺皆知,然而它的“作者”是谁?没多少人知道。其实它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
陈汤出身贫寒,一度靠乞讨借贷为生。好在他勤奋好学,又多次遇上贵人,后来被举荐为官。考虑到自己没有背景,陈汤主动请求去艰苦的西域任职,以求建功立业。
陈汤以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的身份,跟随校尉甘延寿出使西域。当时的西域,郅支单于日益做大做强,渐渐藐视大汉,囚禁、杀死、侮辱汉朝使节,公然挑衅。
甘延寿、陈汤率部兵力不足,但陈汤发现郅支单于尚无坚固的城池,又和周边诸多小国结过仇……他认为趁其羽翼未丰,正是一举歼灭的好时机。
按照一把手甘延寿的想法,先将行动计划奏报朝廷,等待批复。陈汤知道朝中腐儒掌权,议来议去,肯定黄了。于是假传圣旨并挟持甘延寿,调动屯田军队,并召集乌孙等小国一同参战。“多国部队”迅速兵临郅支城,经过激战破城,诛杀郅支单于王室一千五百余人。
相比卫青、霍去病率大军强势西征,陈汤破郅支单于,并没有得到朝廷支持,堪称盖世奇功。然而回朝之后,却被匡衡等人以假传圣旨的罪名弹劾。所幸汉元帝认为功大于过,封陈汤为关内侯。汉成帝即位后,丞相匡衡又以陈汤当年贪污战利品,再次弹劾他,最终陈汤被免职。
匡衡这个名字听起来陌生,但“凿壁偷光”尽人皆知。和陈汤一样,匡衡自幼家境贫寒,他努力上进,少年时凿壁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后来入仕途,平步青云,当上了丞相。据《汉书》记载:“中书谒者令石显贵幸,专权为奸邪。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皆阿附畏事显,不敢言。”可见匡衡是个庸官。汉元帝封其为乐安侯,食封土地三十一万亩,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额外侵占了四万多亩。到了汉成帝时期,因为“专地盗土”(非法侵占国家土地),匡衡被贬为庶人。
陈汤贪腐是事实,匡衡弹劾他,法理上没错。但出发点却是见不得别人和他一样贪,属于贪官反贪。这两位都出身寒门,本可以成为励志典范,然而最终名声不显。原因就在于早期形象很正面,后期却不便于展示给后人,于是成了烂尾名人。
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家喻户晓,作者李绅却鲜为人知。
这首诗写于李绅赶考路上,当时他是一介穷书生,对于劳动人民的辛苦,感同身受。然而后来随着官越当越大,渐渐忘了本,生活骄奢淫逸,成了贪官。某次刘禹锡参加李绅的宴请后,即兴赋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意思是李司空(李绅)见惯了奢华场面,苏州刺史刘禹锡却想到了百姓疾苦,肝肠寸断。
一辈子能有一两个高光时刻,很不容易,毁了它们却很容易。许多原本可以名垂青史的人,最后只给后人留下一两个人生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