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章燕峰:一柄竹扇,十年匠心

|记者 陈明月

莫干山下清风起,一柄竹扇见匠心。扇子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我县“莫干扇”工作室创始人章燕峰热爱制扇,十年来,她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将寻常的日用品蜕变为承载文化的艺术品。

走进“莫干扇”工作室,数百把造型各异的折扇宛如一场视觉盛宴。章燕峰拿出一把“花鸟真丝扇”,缓缓打开,薄如蝉翼的真丝扇面上,精细的手绘图案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都流淌着匠人的心血。章燕峰介绍,这款产品在“2025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创作大赛”中斩获金奖,还有一款“迷你款国风真丝扇”获铜奖。

“一把小小的折扇,要经历几十道工序,耗时近两个月时间。”章燕峰说,随着天气变热,工作室迎来了销售旺季,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如此,她仍坚持慢工出细活,即使这意味着产量受限,也要确保每把扇子的品质。凭借着这股匠心,“莫干扇”的多款产品获得县、省大奖。

章燕峰的制扇始于对故土的眷恋。这位土生土长的莫干山镇筏头村人,在杭州、深圳打拼十年后,选择回到家乡创业。“村里的折扇加工产业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大多以代加工为主,我想做点不一样的。”2015年,章燕峰敏锐地发现,以家乡丰富的资源与精湛手艺,完全有能力培育自主品牌。

创业初期,章燕峰也曾尝试将制扇的全部流程交由代工厂制作,但很快发现,常规的生产方式难以达到高品质的要求,总感觉扇面的贴合缺了点细腻。于是,章燕峰自己设计款式、采购原料,将扇骨加工交由代工厂,而决定扇子品相的关键工序——扇骨与扇面的贴合,则由她带领匠人团队亲手完成。这样一来,虽然工作量大了不少,但工作室产出的折扇品质有了保证。

创业逐渐步入正轨后,2019年,章燕峰正式注册了“莫干扇”商标。在做生意与做品牌的十字路口,她毅然选择了后者——将千年扇艺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扇面是传统文化的画布。”她这样定义自己的创作理念。这几年间,章燕峰设计了近百款折扇,其中有不少带着德清元素:例如有的折扇以莫干山的山景、竹林为主题,还有的以德清火烧山窑址出土的器皿图案为主题等等。

章燕峰分享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她在庾村广场的市集上遇到了我县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柯翔祥,被缂丝面料深深吸引,章燕峰决定与柯翔祥合作,将“一寸缂丝一寸金”的古老技艺与折扇艺术完美融合。经过潜心研发,两人设计出了一款“非遗缂丝贝壳扇”,在德清传统手工艺及非遗衍生品设计大赛中拔得头筹。

章燕峰说,艺术与文化的美,让她的制扇之路充满了动力。“希望更多人通过扇子看见中国传统工艺之美。”这是她下一个十年的心愿。未来,她期待与更多本土企业、单位合作,让扇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