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县实验学校少先队获评2025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
六年奋进,花开满园

|记者 杨名

在德清县实验学校605中队的教室里,一面精心设计的“星光墙”格外引人注目。墙上42颗金色的星星,每颗星上都镌刻着队员的名字和他们的成长印记:沈骐骥省书香大使、施瑾萱省茅盾文学优秀奖、宣辰扬市演讲比赛一等奖、梁依辰市书写大赛一等奖、姚思易县优秀学生干部、沈玥县数学竞赛一等奖、王哲平县科技小论文一等奖、陈子琰县运会1500米第一名、马施里奥“县亮健之星”……

中队辅导员黄老师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藏在细节里的教育智慧

清晨7:20,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605中队的值日队队员已早早到校。他(她)熟练地查看教室门口的“一日常规打卡器”,开始了一天细致的管理工作。这个由师生共同设计的打卡器,详细记录着每日的常规要求,值日队队员会根据打卡器提示,有条不紊地落实每项常规工作,让每个队员都养成了守时尽责的好习惯。

队长姚思易是中队的“情绪气象员”,她关注着教室墙上的“情绪温度计”,这个由队员们自主设计的班级晴雨表,用蓝色、红色、黄色分别标注着“需要安静”“渴望交流”“学习求助”等状态。这个小小的创意让42个性格迥异的孩子学会了彼此理解与包容。

为了让大家“跳一跳够得着”,各科老师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如语文老师推行的“每日一读”,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数学老师独创的“错题诊疗本”,让同学们学会反思;英语老师设计的“口语达人秀”,提升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得中队整体成绩优异,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渗透于角落的行为规范

从一年级开始,中队就十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结合学校《学做人》守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队规。这套队规不是老师单方面制定的条条框框,而是通过民主讨论产生的“班队公约”,每年都会根据同学们的成长需求进行修订完善。

“中队有晨读领航员、节能小卫士、桌椅诊疗师、情绪气象员多个角色。”中队辅导员黄老师笑着说,“低年级时,中队实行精细化管理,创新设立了42个特色小岗位,每个队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值周队长负责统筹协调,值日干部各司其职,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性循环。中队还建立了一定的赏罚制度,主要通过奖惩各种卡并定期换礼物来激励或约束队员们的行为。在这样的自主管理和奖惩制度下,大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人人有着较强的责任意识。”

进入高年级后,中队又推行“小组自治,量化考核”的管理模式。中队分为8个小组,对各小组在纪律、卫生、学习和路队四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中队的每个队员都能在小组中成为主角,承担起组内事务,队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从而实现中队管理的优化与队员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成长的坐标里尽情绽放

在中队内,队员们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出色,在各项活动中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特别是“红领巾爱心义卖”活动中,大家踊跃参与,将义卖所得全部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儿童,展现了605中队队员的爱心与担当。

在这个中队里,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在文学创作方面崭露头角,有的在数学竞赛上获得佳绩,有的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破,有的在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还有的在体育竞赛中勇创佳绩。仅仅2024学年第一学期就获得县级以上奖项44人次。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队员们个人努力的成果,也是中队集体培育的结晶。

此刻,距离毕业还不到一个月,但605的故事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