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全市首家公民法治素养研训基地建成
县司法局种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试验田”

|记者 徐晟昱

近日,在“有德小子”公民法治素养研训基地的研学馆,前来参加研学活动的6年级学生们正围在游戏互动体验区前,饶有兴致地回答着一个又一个普法小问题。

“有德小子”公民法治素养研训基地是全市首家公民法治素养研训基地,依托浙江省首批省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德清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而建。日前,基地已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从学校南门沿着法律棋游戏栈道一路进来,就是一次‘沉浸式’普法。”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茅美良介绍,今年年初,在县司法局、普法办的牵头下,根据“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结合主题教育,学校与普法成员单位共建场馆,除研学馆外另设法治美食工坊、生态消费馆、禁毒教育馆、模拟法庭等,并针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建立起了多元课程体系。“在美食工坊,我们可以自制一块法治糕点,在模拟法庭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我们还会请来专家现场开课,实现普法‘面对面’。”

研训基地为“有德小子”公民法治素养提升项目打好了“地基”,也是2023年度省司法行政现代化项目——“有德小子”公民法治素养提升项目的落地载体。据统计,学校每年接待县内外实践活动学生超3万人次,通过一个基地辐射整个县域,县司法局构建起了“1(1个基地)+6(6所学校)+N(N个城市书房、邻里中心)”体系,形成了“培训—观察—交流—反馈”的闭环模式。

“我们在6所中小学设置了公民法治素养提升项目观察站,经过重重筛选,来自6所学校的120名学生共同组成了首批‘有德小子’公民法治素养观察团,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县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副科长唐霞云介绍,今年7月,县司法局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普法志愿者,给6所学校制定了“一校一主题”的观察计划。

譬如,德清县秋山中学地处城乡接合部,交通安全隐患较大,其法治观察主题为“交通安全”;德清县三合中心学校临近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主题便为“湿地保护”……除了开展定期的实践活动,这批观察团还将以城市书房、邻里中心为阵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品牌logo,以德清公民道德新名片‘有德小子’为形象依托,融合了象征着司法‘正大光明’的獬豸形象与司法局品牌‘法印德清’,还在此基础上衍生研发了法治小夜灯等系列文创作品,做到普法润物细无声。”唐霞云说。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如同“平地起高楼”,“精准提升、科学评价和基础保障”三大工程构成了这座高楼的重要支柱。值得一提的是,通过“1+6+N”体系得到的活动数据,将会被进一步分析研究,让青少年的法治需求、现阶段普法工作的长短板一目了然,让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推动我县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工作全面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