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春晖小学打造生态劳动新范式

|记者 杨名 见习记者 杨丽竹

银杏炒鸡丁、平菇炖豆腐、三宝焖鸡翅……近日,春晖小学校园里香气四溢,学生们正在开展一项独特的课程——生态劳动教育课。

大家以中草药为食材,结合二十四节气,烹饪出一道道令味蕾狂欢的美食。“我们班带来的是冬瓜鸡蛋汤,它的名字叫做‘喝了就棒棒汤’,加入了冬瓜、鸡蛋、枸杞、花菜这4样食材,可以暖胃醒脾。”501班同学叶梓涵兴奋地介绍着,美食摊前引来了不少“食客”的驻足。

这就是学校打造的二十四味生态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们跟随节气学习文化,烹饪药膳美食,将传统文化与生态劳动教育相融合,学会生活技能的同时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塑造阳光心态。”学校教科室副主任凌文飞介绍,一直以来学校依托中医药文化,努力打造出中医药项目特色课程,同时也利用有限资源,为学生生态劳动教育创设条件。

在“归田园”生态实践基地,每班认领一块菜地,进行日常的浇水、捉虫、施肥等养护管理,定期举办采摘节,分享劳动成果。“百草园”里,学校引进了多种中草药植物,让学生亲自种植,观察中草药“从种到用”的过程;依托两园,今年老师们精选项目主题,开启了10月“喜挖红薯庆丰收”和“秋菊摇曳喜丰收”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们在校园里感受丰收的喜悦,在活动中品味劳动的美好。此外,学校还与浙江凯润药业、曲溪中草药种植基地、陆有仁中草药博物馆等研学基地建立长效机制,开发劳动教育研学课程。

“劳动是一个付出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面向真实问题的探索。”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高丹霞说,作为一所城区学校,在“双减”下,如何做好、做实劳动教育,并做出特色,一直是学校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例如,设立劳动月、打造劳动教育核心团队、拓展特色课程群……目前,学校通过继承与创新,设计学校生态劳动清单,构建生态劳动微课,利用“二十四味”打造家校社一体的生态劳动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