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雪糕

◎陈松泉

本文讲的雪糕,不是棒冰类的,而是外形方正,印有“吉祥如意”等字样,寓意美好愿望的,由米粉制作而成的软糯的米糕。

农历年前,每家每户都要打年糕,挞镬糍,炊雪糕。打年糕,自然村里的成年人必须尽可能地人人参与,因为它是一个需要多人通力协作完成的项目。挞镬糍,那是各家各户都能制作的。惟有炊雪糕是须请师傅来制作的。因为炊雪糕不仅需要糕箱、铜尺等,还要有一套应事应景的雕刻花卉、讨口彩的文字印板。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搂粉的那门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技艺。

上门请师傅,师傅会问东家,雪糕要软糯点还是松脆点?一般过年待客用的雪糕大都会尽其所有,尽量做得精致有品位:软糯,有弹性,有嚼劲。平时派用场的雪糕,糯米与粳米对半或者粳米的比例更大一些。为了成功制作雪糕,师傅对米的浸泡非常重视,交待得也非常细致周到。一般要求将米浸泡多少分钟,然后在蚕匾里晾晒半个小时,阴天晾的时间要适当延长。浸泡过的米粒变得晶莹剔透,圆润饱满。石磨磨出来或机器碾出来的米粉会细腻如沙,口感更趋柔和。

搂粉是制作雪糕的关键一环。搂粉用的圆匾一般是各家惟一的那一张,比蚕匾略微小一点。编织得非常精密,篾条与篾条之间严丝合缝、平整光滑。粳米粉和糯米粉倒在这张匾里也是一种仪式感。师傅将两种粉掺匀,然后一边往米粉上浇水,一边不停地搂粉搓粉。粉搂到一定程度,师傅会捏一把粉,然后松开手掌,两手一搓,完全凭经验感知米粉的水分是否已经达标。经过反复几次搓捏后,他会高喝一声:“好了!”这一声喝,既是对自己搂粉成功的自信,也在为东家讨口彩。

粉搂好后,放上雪糕垫板,铺上专用垫纸一一粗糙的浅黄色窗纸,将糕框置于垫纸上。糕框是用四根木条做成,其中一根活络可拆卸。将米粉用筛子筛到糕框里,用铜尺沿框面将粉面刮平,然后用铜尺上的四个半圆来雕孔,用勺子将豆沙馅均匀地放入框内孔中,轻轻揺动糕框,所有的馅料均填满方孔,然后用筛子筛上一层薄薄的米粉覆盖,覆盖到位后再用铜尺再次抹平。最后在刻有“吉祥如意”的印板上,撒一层拌有洋红的米粉,用鹅毛将红米粉扫进文字的凹处,并要确保每一个笔划都须填得饱满。然后刮平,覆盖到糕面上,用铜尺轻轻地“笃、笃”敲两下,将盖板揭开,吉祥字样的红粉完全脱落在糕面上。再用配套的刀按糕框边上的小槽将糕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块,就后上蒸笼蒸。15分钟过后,软糕就散发着米粉的清香新鲜出笼了,将热气腾腾的雪糕转移到早已准备好的另一只干净蚕匾中,这时,小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抓取雪糕开始享受那难得的甜糯美味。奶奶会用碟子盛上两块雪糕,撒上红糖请师傅享用。师傅礼节性地挟一块,与其他人一起评说雪糕的口感等等。

雪糕印板上的字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如解放初期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改革开放后的“富贵花开”“龙凤呈祥”“花好月圆”“合家欢乐”“福禄寿喜”“金榜题名”。也有传统的梅兰竹菊等花卉图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上去了,物资充足了,豆沙雪糕、红糖雪糕,都是真材实料,馅足糯香,深受人们喜爱。每年去洛舍,孙子总说:“小舅公送的豆沙雪糕真好吃啊!”

雪糕一框十六块,一框称为一蒸。记得给师傅的报酬也是按“蒸”来计算的。如果人家娶亲、上梁等喜庆场合,一般都要做上十廿蒸。如果您去雪糕店买糕,店家会问:“您要多少?”顾客少说也要买上一二蒸的吧。

糕,谐音“高”。大年初一早上,来块红糖雪糕,祈愿生活甜蜜蜜、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