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你身边有“起床困难户”吗

近段时间,“起床困难户”多了起来。似乎有疫情导致的“阳”的影响,许多人“阳”过之后,有疲惫不堪的感觉,多睡一下可以理解,但是,有的人却是“拖延症患者”,与“阳不阳”的无关。

说好的早上八点,等到八点十五分还没见人影,电话打过去,不接。以为顶多再过一两分钟就到,所以对方没必要接电话,可是又过了五分钟还没到,于是再打电话,终于接了,哦,不好意思,马上出发,马上,马上。以为朋友“阳”了,却原来是位“起床困难户”,自称夜里加班,很晚才休息。加的什么班?原来,该白天干完的活,拖到晚上再做,但一到晚上,做到一半发现了困难,只能求助别人,但别人早已下班,所以,原本一个小时能做完的事,拖拖拉拉弄到很晚才弄好。

在媒体工作多年,跟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时间久了,发现每个单位、每个人的身边,或多或少存在着爱拖拉的朋友,虽然不是主流,却也起着“倒扳桨”的作用。

记得多年前有个朋友要刊登“重要启事”。按理说“重要启事”就得早点把启事内容搞定了。但是,那位朋友很拖拉,不到媒体截稿清样的最后一刻,似乎不会将“重要启事”内容搞定。如果你的身边这样的朋友多了,你的脾气或好不到哪里去。他屡被批评,嘻嘻一笑,事情就过去了,但你或已被弄出精神疾病,已到崩溃前的那一刻。

跟一些公司的员工熟了之后,你会发现另一种拖拉,就是上班时的仪式感超强,进入工作状态,需要超长的“待机时间”。虽然昨天的工作还没做完,但先得泡好一杯茶,等茶凉一会儿,再慢慢咪上一口,登上微信、QQ发一个“早上好”之后,才能进入工作状态。有的人更麻烦,喜欢泡咖啡,好像还有好几道工序,调更与咖啡杯“叮叮当当”搞上七八分钟时间,似乎没有咖啡香,就唤不醒脑细胞。更有的,昨天的邋遢杯子没洗,夜里或被蟑螂爬过,所以,第二天早上一到办公室就拼命洗,有的人特别在意卫生细节,洗一遍还不够,磨磨蹭蹭又是几分钟过去了。有的还在椅子上转来又转去,好像昨天夜里椅子被人动过了,得重新调整回来,又是几分钟过去了……出去采访,这样的场景遇到过不少。

笔者去一家公司采访,有营销员坦言,他听到的最多的回答就是“快了快了,马上好”。每当他听到“马上好”,心里就发慌。每次听到“马上好”,他的感觉就是自己又得出差一趟了。古代人,马上的速度是最快的,马上到,就是骑上马,飞奔而来,说多快有多快。

领导问:活动方案写好没有?答:马上。第二天,领导又问:活动方案写好没有?答:马上好。事实上,才刚刚写了四个字的标题:活动方案。那么,如果第三天,领导再问怎么办?没办法,夜里加班,再加班。

|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