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剑虹
总以为家住公园旁、运河边,算是远离喧嚣,生活过得还蛮清静的。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特别是当雨不间断地下着,我总是搬了椅子在门口静静地独坐着,这原来是我小时候在乡下养成的习惯,我还能记得奶奶家门口的杨柳树和碧波荡漾的小河。现在我坐着,同样享受这种感觉,周围真是少有的宁静,狗吠停止了,我猜它们不喜欢周身湿答答的,主人也是不希望它们感冒的。过年那会儿送公鸡寓意金鸡报晓,也正是“报晓”而在半夜三更被惊醒:“是不是早晨了?”令人忍俊不禁之余,和着淅沥沥的雨竟能化成精致的小曲儿。
长久地注视着墙边花坛里的一排凤仙,虽然我听不见它们生长的声音,但的确长得非常快,由于叶子太过健壮,根本开不了花。那又怎样呢?叶子并不比花逊色——满目清新的绿。凤仙的布局并不匀称,有块地方被腾出来种上了葱,虽然与观赏性绿植相比是渺小的存在,却是菜肴中必不可少的点缀。当然,由于是敬爱的外婆种下的,平平无奇的葱在心中的分量也重了起来。
思绪随穿梭雨间的风飘飞很远,想起2010年使用仅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手机还不过时,我用MP3在一个名叫“酷猪音乐”的网站下载睡前音乐,这个网站因搜罗国内外动听的音乐在网络出名,以至于在关停之后,网友好长时间在等待它的回归,而“酷猪音乐”站长每月在空空如也的网页上留下一首歌曲以示怀念。那些经典音乐被我保存至今,其中有一首轻音乐《雨滴》,平时难听出想要的感觉,趁着下雨天,伴着雨声听听看。随着轻快的,又稍带淡淡忧伤的钢琴声响起,像是被一股宁静致远的风轻轻地吹拂,身体内所有绷紧的神经都放松下来。反复听了几遍,觉得那旋律和滴滴嗒嗒的雨声莫名地契合。果然,欣赏音乐也是要有环境的。我并非是十分喜爱音乐的人,一首曲子假如被我熟悉了曲调,它就会被搁置一段时间,甚至,遗忘了也说不定,然而《雨滴》是例外,百听不厌。用电脑写作的时候,一般夜深人静,我习惯配上舒缓的或与所写文章气氛相似的轻音乐,总会有意外的灵感收获。
倚门听雨,偶尔听见某幢房子里,钥匙与锁孔碰撞发出轻微的金属脆声,很快重归平静。人的听觉在宁静的时候变得出奇的灵敏。我的耳朵在“捕捉”一只鸟,从前我认为是谁家饲养的一只布谷鸟,白天它会“布谷、布谷”地叫,后来在树木葱茏的别处也听到了这个神奇的啼鸣声,才意识到,它是像麻雀一样自由的鸟儿,但善于藏匿,我从没见过它的样子,不过我情愿相信有着甜美嗓音的鸟儿该是多么漂亮。
一个人的独坐、鸡的啼叫、植物的生长、音乐与雨的合奏、被耳朵“捕捉”到的动物,似共同组成了一个宁静的空间。实际上,精神的舒适,源自环境的静谧,这时候若能够听雨,内心当沉淀下一份平静。结束了工作,不妨找寻一处远离车水马龙的地方,在那里,以一种情调,任凭时光流逝得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