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廿载磨砺 刀切豆腐成“菊花”

 

|记者 杨名 通讯员 吴红芬

左手轻扶豆腐,右手执刀如笔。一块10厘米见方的白豆腐在周建良手中经历数百次精准落刀,转瞬间化作水中绽放的“菊花”。细如发丝的豆腐丝根根分明,在清水中微微荡漾,宛若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这项能让豆腐丝绽放“菊花”的绝活,让周建良在省级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

“每一根均匀的豆腐丝,都是上千次失败换来的。”周建良摩挲着手中已磨去数两重的菜刀,向记者讲述了他与刀工结缘的20载岁月。自幼痴迷烹饪,他在高中时期就立下厨艺精进的志向。五年寒暑,当同龄人享受青春时,他却在实训室与土豆萝卜为伴。“那时每天切完的食材能装好几筐,手指上的刀痕结了又破。”2002年初入教坛,周建良在乾元成校开始了“晨昏不辍”的苦练。为增强腕力,他坚持每天做200个俯卧撑;为掌握火候,他曾在酷暑中连续站立切配6小时。“最难忘的是练习蓑衣刀法时,整整三个月,切坏的黄瓜能堆成小山。”2011年调入德清职业中专后,他更是将“刀工修行”融入日常,20年来切过的豆腐已难以计数。

在实训教室里,周建良向记者展示了独门绝技——渔网萝卜。只见他屏息凝神,刀刃在腌制的胡萝卜上连续起落六十余次,展开的萝卜竟化作一张晶莹剔透的“渔网”,每根丝线粗细均匀,丝丝相连。这需要同时具备精准的刀工和超人的定力,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作为省级名师工作室带头人,周建良始终保持着“匠人”本色。即便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荣誉,他仍坚持每天黎明即起练习基本功。“烹饪之道,贵在持之以恒。”他指着案板上正在切制的蓑衣黄瓜说。只见他手腕轻转,黄瓜瞬间舒展如弹簧,展现出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从青涩学徒到教学名师,周建良将毕生心得凝练成“由技入道”的教学理念。他主持开发的冷菜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核心课程,培养的学生多次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我希望学生明白,精湛技艺的背后是无数个枯燥重复的日夜。”说着,他拿起陪伴二十年的菜刀,在磨刀石上再次磨砺起来,“这把刀记录着我的成长,也将见证更多年轻人的进步。”

如今,周建良依然保持着每天两小时的刀工练习。在他看来,厨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块普通的白豆腐,那柄磨去棱角的菜刀,仍在诉说着一个匠人对极致技艺永无止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