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数字+”模式:禁毒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记者 徐晟昱 通讯员 陈雅琦

昨天是第37个“6·26”国际禁毒日。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境内外毒品问题、传统和新型毒品危害、网上和网下毒品犯罪相互交织。县公安局从科技赋能的角度出发,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打造“数字+”治理新模式,不断提高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德清打造了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无感”空间让体验“私密化”

“滴,人脸识别成功”,“无感驿站”大门应声打开,里面空无一人,阿华(化名)进入“无感驿站”。他剪下头发放入毛发检测机器,仅用8分钟便完成了毛发检测,检测结果自动上传风险评估管控系统。这是发生在德清县阜溪街道“无感驿站”里的一幕。

戒毒矫治对于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并回归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一般而言,戒毒矫治分为脱毒治疗、康复治疗与后续照管三个阶段,数字科技的优化升级,也提升了戒毒矫治的工作质效。

德清“无感驿站”所在的区域闹中取静,周围人流较少、交通便利、风景宜人,这里也是全国首条“禁毒智慧跑道”所在地,将禁毒元素与科技元素相互融合,打造跑道、驿站一体化禁毒阵地。驿站全天24小时开放,“无感式”人员可根据工作、生活安排随时前来。德清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聚焦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普通人的现实意愿,以“去标签化”为核心,实现吸毒人员“自主安排时间、自主选择模块、自主完成检测”,截至目前,已完成“无感式”自主检测160余人,“无感驿站”体验满意率达100%。

“‘无感驿站’便利、私密,也为我们打造了平安关爱新空间。”阿华感叹道。

“空中扫毒”让隐蔽种植无死角

罂粟——花朵艳丽、茎株挺拔,它却是毒品的根源之一,直接危害社会安全,在我国严禁非法种植。

目前,在我国禁毒行动的不断推动下,大面积罂粟非法种植的情况已基本销声匿迹,但部分乡村小范围隐蔽种植的情况屡禁不止,给公安部门的禁毒执法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现在正是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开花结果即将成熟的关键时期,罂粟不是菜,种一棵也违法,轻则拘留罚款,重则判刑入狱,你这是违法行为!”在德清县舞阳街道山民村陈某某家中,发现了非法种植罂粟的41株,经由派出所民警、街道禁毒办工作人员上门踏勘,罂粟全部被当场铲除,当事人陈某某被德清县公安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罂粟种植地点往往比较偏远、隐蔽、不易被发现,或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沟壑、滩涂、山地、林地等易于隐蔽地点,或生长在废弃厂区、厂房、大棚内,或与其他农作物套种,不易被发现;而罂粟种植喜阳光,城市里甚至还有人种在自家花盆里,摆放在阳台上。为巩固禁种铲毒工作成效,德清县公安局禁毒大队以“无人机+人工”方式,构建了“空地一体化”踏查铲毒体系。踏查中,民警利用无人机具有机动性强、灵活性高、监测范围广的优势,开展“空中扫毒”,进行拉网式踏查。截至目前,已开展铲毒踏查180余次,铲除罂粟630余株。

“数字科技”让互动“入人心”

“如果你遇到了一个说“抽一口就会忘记痛苦”的“好心人”,马上远离!他不是朋友,而是会拉你堕入深渊的恶魔!”在阜溪街道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春晖之声”禁毒戒毒声音体验馆里,孩子们正在参观。在这个声音体验馆里,参观者可以透过四维环绕声,系统体验极具冲击力的禁毒法治教育。

“我们通过戒毒人员幡然醒悟后对毒品的控诉、戒毒人员家属对亲情的呼唤、基层民警与戒毒人员的现场对话等,共同构建起一个立体的声音世界。”浙江省莫干山女子强制隔离戒毒负责人说道。

禁毒之难,不仅在于禁,更在于防。在体验馆里,体验者只要用个人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即可聆听戒毒人员的现“声”说法、禁毒志愿者的呼吁以及各类禁毒戒毒知识科普,借助馆内先进的音响设备,用声音触及心灵、唤醒情感,让禁毒法治教育更为鲜活。作为首批禁毒戒毒声音体验馆体验者之一,德清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专职禁毒辅导老师杨慧芳表示:“这样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禁毒法治宣传教育内容,直观地传播了一些生活中没有接触到的声音,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禁毒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拓展成果上,坚持‘打、防、管、控、戒、宣’多措并举,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打赢‘禁毒’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