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七旬老人用手工守住老城记忆:
“老城关”木雕“锦上添花”

|记者 杨名 文 郭雄伟 图

今年恰逢德清县治搬迁30周年,今年77岁的谈楚堃老人再次拿出工具,开始雕刻小船、鱼虾、花鸟等小物件,为“老城关”木雕模型“锦上添花”。

1994年,德清县治搬迁至武康。2004年,城关改名乾元。为了留住这份记忆,谈楚堃老人花费2年时间,用木头精心雕琢上世纪“老城关”的模样,用心守住老城记忆。

见记者到来,谈楚堃和老伴小心翼翼地掀开了布料,一座20世纪50年代的“老城关”尽现眼前。“这里是长桥,那边是戴公祠,戴公祠前面是戏台,戏台对面还有一个戏台,用来唱对台戏。”说起“老城关”,老人滔滔不绝。他说,自己出生在明星村,儿时常常跟着父亲前往县城赶集、看戏。虽然当时不过五六岁,但老县城的一景一物深深印刻在自己的记忆中。“身边热心的朋友帮忙从档案馆拿资料进行对比考证,复刻的这些建筑的具体位置基本都是准确的。”

今年77岁的谈楚堃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城关”。年轻时学过几年木匠手艺,几年前,他关闭了经营了20多年的小店。为了守住老城记忆,2017年,老人开始拾掇起木头、锯子、锉刀,从起初的轮船、小桥着手,一点点雕刻出老县城过去的模型。“模型大多是用枫木雕刻的,面积约6平米,大大小小的建筑共有72幢。”不仅外观、比例、分布与过去的老城十分相近,城隍庙、布政司、文昌阁……每一幢建筑都雕琢得十分细腻,瓦片、砖头、台阶等细节栩栩如生。

老人摆弄着成型的小部件,将老县城里的故事娓娓道来。城关是一代人的记忆。自复刻完成后,也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