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明月
在莫干山镇黄郛东路上,有一家门面不起眼的小店,但店名颇有特色,叫“玩个毛线”。走进店内,只有9平米大小的空间内摆着各种钩针编织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色彩缤纷,让人顿感充实和治愈。
店主张丽今年38岁,店内的几百件作品都出自她手。“我喜欢玩毛线,干脆开家店,就叫‘玩个毛线’吧!”她笑着介绍。张丽和毛线的故事要追溯到2018年,那时,刚生完女儿的张丽在家全职带娃。一次,她看到朋友在织毛线,觉得有趣也不耽误带娃,就跟着一起织。织着织着,张丽对钩针编织“着了迷”,材料越来越多,手艺也越来越精湛。2020年,她干脆在莫干山镇租了个店面,专门出售这些手工艺品。
虽然店名听似随意,但店里卖的东西一点都不随意。七年的钩织,让张丽不仅对各种织法了然于心,也对产品的颜色搭配、图案构思、风格构造上有了更多心得。在创作过程中,张丽既传承了老一辈的钩织技术,也会根据当前流行的元素加以创新,让作品呈现的效果更加丰富。
“遇到莫干山旅游旺季的时候,店里的日均客流量能有四、五百人,日均销量也有两、三百件。”张丽说,她的产品价位定在5元至300多元不等,最远的一单还畅销到了澳大利亚。
一度,“我在xxx很想你”的路牌广告在各地流行,借着热度,张丽将“我在莫干山很想你”定制成了迷你版,顾客来买挂件就送一个。没想到这种小举措很受游客欢迎,这一年来,张丽已经送出近千个。“为家乡做宣传。”张丽笑道。一个钩针、一捆毛线,就能编织出绚丽多彩的世界。最夸张的时候,张丽一天能织十多个小时,并且乐此不疲。她笑着比喻,按照一团毛线长50米,一天做2团,一年36000米,7年就是近260000米。这样算起来,她编织的毛线长度已经是德清到杭州的5个多来回了。
每天钩织的生活,单调却不乏味。张丽在创业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对钩织感兴趣,而且钩织作品很有市场,于是她收了十几个“徒弟”,对方基本也都是“宝妈”。“家庭主妇就业比较困难,我想给她们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张丽说,平时她会把订单分给“宝妈”们制作,和她们分享经验、带领她们创业。“希望更多女性了解和喜爱这门技艺,通过钩织来增加收入。”
对张丽而言,钩织并非只是一门手艺,也是一份心意。“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钩织不仅是单一的谋生手段,也是人们的解压方式。”张丽表示,如果有年轻人对钩织技艺感兴趣,她很乐意把这门技艺教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