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擘画奋勇前行 造就城乡乐园

|记者 杨名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八八战略”中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久久为功,淬炼发展成色。20年来,德清一直沿着这项要求奋勇前行,城市框架逐渐拉开,城市空间更加优化,核心引擎日益丰满,共富单元全面开花。

产城融合拉开城市新区骨架

日前,全面升级的第七届莫干山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再次出发。德清连续七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用事业聚人、用舞台留人,以满满的诚意助推人才与城市“彼此成就”。

没有产业的聚集,就没有人才的聚集。作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的德清,现代化城市发展脉络愈发清晰。

2021年7月,德清发布《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德清片区发展规划》,要规划打造以地理信息产业为鲜明特色的“地信智慧城”,努力成为继未来科技城、紫金港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云城之后,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第五城”。

从筹办地信国际学院、推进国际“地信周”、支持“一带一路”地理信息国际培训中心建设,到举办2023年莫干山国际地理信息高峰论坛、承办首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第三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等,小镇马不停蹄,抓住每一个能与国际“接轨”的机遇。

今日的德清,更加重视科技创新。2019年,浙工大莫干山校区开园。2021年,以浙工大莫干山校区为圆心、1.8平方公里为半径,德清乘势而上,在城北10平方公里土地上,启动了“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建设。

“一年成型、三年成势、五年成城”是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建设的时间表。当前,这幅美好蓝图逐渐变为生动现实:金鹅湖公园项目、德清第一高楼、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杭德市域铁路浙工大站……处处透露着现代化的气息。

行走在“圈”中,这里杭宁高铁、湖杭高铁穿城而过,杭宁高速和杭州“二绕”交叉覆盖,杭德市域铁路抓紧建设。毫无疑问,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建设的契机,这里正成为全县融杭融圈融廊的交通枢纽中心。同时,“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使县城和乾元镇连线成片,加快武康、康乾、乾元县城组团一体化发展步伐,拉大了城市发展框架,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如今,在德清这块发展热土上,“蝶变”每天都在发生。建设项目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座生机盎然的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有机更新算好每一笔土地账

城市有机更新,绝不仅仅是拆旧建新,必须考虑城市肌体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微更新”成为我县城市有机更新的新潮流。其中,老旧小区改造是重中之重。

近日,记者走进阳光花园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外墙和崭新的屋顶。“看起来和新房子一样,变化蛮大的,以前墙壁脱落、屋顶漏水那些毛病都没了。”在该小区住了10年的居民顾炳国赞叹不已,“感谢政府为我们做了这件大好事。”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德清起步早。”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历整整8年,德清老旧小区改造的机制已较为健全。“这更是民心工程,我们始终尊重群众意见,让居民参与改造方案的制定和改造过程的监督。如今,居民真正从小区建设的‘局外人’转变为‘主人翁’。”

微更新,关键不在“新”,而在“更”。眼下,沉寂多年的古城墙,又变得满眼生机。

不久前,记者来到了位于乾元镇大家山段城墙,沿着现场遗迹线行走,身边不时有扛着建材的工人穿梭,有人埋头锯木,有人弯腰铺设木板……这就是县级文物保护点的恢复现场。一段286米长的城墙,浓缩了千年岁月,依稀记录下曾经的面容。今年以来,这样的复兴在乾元这座古城持续发生。

“乾元是一座千年古城,散布着许多年代久远的古迹,留下了历朝才子名人的足迹。”乾元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章卓玮说,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重塑文化自信,2021年乾元镇被列入全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以老县衙老县委整体项目开发为龙头,同步实施城门城墙、赵家弄、溪西街、承厚堂、马氏旧宅等39个复兴项目……

古与新融合共生,这是有机更新的“核心”。“我们不仅要做到面上的宏观调控,胸中有方圆,同时还要注意空间的留白,给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和想象空间。”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算好每一笔土地账,让“克制”“留白”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生动注脚。

全新动力让城市更有质感

大手笔抢先谋篇布局、大力度提升城市面貌、大幅度完善基础设施、大气魄打开发展空间,一连串大动作让“城”的质感越来越浓。

时隔数月,市民谢宁和朋友再次走进德清大剧院,一起观看诗韵越剧《富春山居图》,在传统戏曲中体验浙地文化,感受宋韵之美。“走出家门就能看到这样高质量的文化演出,真的很骄傲。”

7月24日,德清大剧院迎来了一周年庆。自开业以来,共举办演出活动111场,送出万张公益票,市民开放日23场,开心麻花喜剧《夏洛特烦恼》《乌龙山伯爵》、民族管弦乐音画《听见江南》……德清大剧院让以前在小县城难得一见的高质量演出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

这不仅是一处心灵栖息地,更是点燃德清品质活力的文化新地标,注定是一场承载着城市品质赋能的双向奔赴。

放眼德清,“八八战略”实施以来,给德清大地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历史性的,给德清百姓带来的实惠是实实在在、满满当当的。

这两年来,市民欣喜地发现,德清的运动场所越来越多了。夜幕降临,球迷周先生和朋友在凤栖湖畔的亚运场馆地理信息小镇三人篮球馆内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自去年9月场馆惠民开放以来,承办亚运会排球比赛的体育中心体育馆副馆场地同样“抢手”,预约场地的热线电话接连不断。

以亚运为契机,德清全力推进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打造“10分钟健身圈”,城市空间的“边角余料”正成为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小马拉松、夜健身、“亚运好声音”“德清非遗有约”……一项项,一场场极具本土特色的文体活动接踵而至,让人们领略运动和文化碰撞出的美妙风姿。

这些变化,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亚运会的脚步更近了。眼下,志愿者们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热情正不断高涨,一幅正气充盈、温暖如春的幸福图景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