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姣
今年63岁的孙明华有过很多身份,教师、校长、县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县青少年宫主任等等,但有一个身份——少先队辅导员,是40年来不曾改变的。对他来说,在星星火炬旗下工作,充满爱、活力与希望,是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而在德清红领巾事业发展中,孙明华可以说是“引路人”之一。他说:“都是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来的,要说关键,那一定是那‘三把钥匙’。”第一把,全童入团。时间回到40年前,孙明华在当时士林小学任教,并担任少先队辅导员。他说,红领巾是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良好风貌的一种象征和激励。但是最初,全校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加入少先队,不少学生五年级都没戴上红领巾。
作为辅导员,他首先做的就是让所有学生都成为少先队员。在他的努力下,全校1200多名学生都戴上红领巾,这在当时是全县少有的。随着少先队工作越来越规范完善,当时士林小学所在乡也被誉为“红领巾乡”,还召开了全县首个乡级的少代会。
第二把,少年农校。“我们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不少人对劳动是陌生的。”这是他担任辅导员第三年时最大的疑惑,为此,孙明华创新建立少年农校,开始探索劳动教育,通过打造劳动基地、编制劳动教材、聘请校外老师等方式,让少先队员来到田间地头,体验播种、养护、丰收。直到现在,不少学生仍会感慨和怀念当时劳动的时光。“对我的影响很深远,现在想起来还是快乐的感觉。”已是中年的钟炳良说。
渐渐地,少先队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德清少先队工作也小有名气。当时,全国农村少先队现场会就在德清召开,孙明华也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并出席全国第二届少代会;在他的带领下,全省首个少先队名师工作室成立,并牵头开展少先队科研工作,先后13个课题、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项。
第三把,团队一体化。孙明华解释,团是共青团,队是少先队;团队一体化,就是要建立健全队前教育、队中培养、团队衔接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让他们握紧红色“接力棒”。当时在县教育局工作的他,积极推动团队一体化工作,通过前期学校试点,最后实现全县初中和中心学校全面铺开,形成队员、团员阶梯式育人新成效。
眼下,孙明华已经退休,但依然忙碌。每天,他都会浏览学习全国少先队工作的最新动态和优秀做法;同时,作为县少先队名誉总辅导员,他依旧奔走在各个学校,像“老朋友”一般,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指导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辅导员。
县青少年宫的少先队室里,有一张德清地图,上面遍布着少先队工作品牌。对这些品牌,孙明华如数家珍,也很欣慰,“莫干山小导游、小蚂蚁公益……每个少先队都有一个主打品牌,现在开展的活动都挺丰富的,活动多了,孩子的锻炼机会也多,帮助就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孙明华说,百年前的这句话,在今天仍掷地有声,少年儿童如同早晨初升的太阳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当好他们的引路人、知心人、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