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洁 实习生 施浪怡
炎热的夏季,绕不开的一个词就是“中暑”。中暑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止中暑发生?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雷伟介绍,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引发的急性疾病,症状可表现为头晕、无力、高热、意识模糊等。
按照中暑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热衰竭、热痉挛、热射病。其中热射病程度最为严重,死亡率可达15%~35%。“不完全统计,7月到现在,急诊已经收治中暑病患7名,其中两名热射病患者仍在抢救中。”雷伟说,生活中对于中暑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户外工作者、体育运动者上,然而从临床工作来看,中暑人群并不局限于以上两类人,在室内环境中,常年卧床的病患和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警惕中暑情况的发生。“常年卧床病人和老人相对青壮年来说,体质更弱一些,对于温度的耐受也更差,我们感觉有点热的温度对他们来说可能已经是非常热了,如果没有发现就很容易导致中暑甚至热射病。”
今年的中伏将持续20天。雷伟建议,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市民应减少高温时段出行,户外工作者应错开高温时段作业,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同时对于卧床的病患和老人要细心观察身体情况,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室内温度。如果出现中暑情况,要及时散热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