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创新,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搞研发,想着别人的困难也可以成就自我。据《德清新闻》报道,目前,汇隆新材年产3万吨智能环保原液着色纤维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这条财经新闻,我们不妨将其看成人生哲理,德清有句古话叫“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意思是说要将心比心,不要光从自己角度出发,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也想一想。汇隆新材这一新项目的逻辑源头,就可以认为来源于“后半夜想想别人”。
作为下游企业的“别人”在愁什么?就是上游企业提供的纤维大多为白色,下游企业要给纤维来点色彩,必须自己想办法,而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印染。可是,印染的污染问题一直很难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让汇隆新材“后半夜想想别人”解决了。
汇隆新材这一项目的关键词是“原液着色”。啥是原液着色?通俗地说,就是在生产纤维的过程中,纤维的原材料有一个从液态变成固态,再变成成品纤维的过程,一般情况下,纤维的本色是白色的,纤维所需的色彩大多要靠印染,如果需要红色就染上红色颜料,而原液着色就是直接将液态的纤维原材料变成红色再纺丝,得到的纤维就是红色的。
那么,为什么要原液着色呢?汇隆新材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企业的下游客户需求强劲,原液着色纤维市场规模正持续扩大。如果下游企业需要红色的纤维,那么,提供纤维的上游企业直接生产红色纤维就可以了,省去了下游企业的印染工序。汇隆新材是一家生产有色涤纶长丝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较早实现规模化生产、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的企业之一。有读者可能不解,在许多“老德清”的印象中,白色纤维织成的白坯布是最受市场欢迎的。三四十年前,德清的纺织产品深受粤港澳市场的欢迎,有色的彩色布料反而不如白坯布好销,为什么现在的下游市场反而开始青睐有色纤维了?
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许多传统印染企业因为难以解决污染难题,不得不从困境中突围,为了不断降低环保对生产的影响,有的企业开始走色纺路线,先将纤维染色,然后进行纺纱,省去了后道坯布或纱的染色。而从化纤企业的角度,为了省去下游企业的染色环节,直接在生产纤维过程中利用原液着色,从原料到产品投向市场,不存在染的环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染纺织。而在早年,白坯布之所以可以包打天下,一方面是印染业的污染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中上游企业的花样设计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尤其是广东一带沿海,下游厂商更愿意使用白坯原料,以便于自己设计喜爱的花式图案。而如今的环保要求更严,消费者对织物的色牢度等要求更高,“原液着色”这种深植于纤维结构内部的“本色颜值”更受消费者欢迎。
从产业链的角度,化纤、印染、纺织、服装等企业间的产业链条已进入相互调整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基于“链”运行的竞争与合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链上各方协同合作可以形成利益共同体,合作共赢符合共同利益。显然,汇隆新材的原液着色新工艺技术解决了印染纺织企业的环保难题,可谓组成了双赢共同利益体。另一方面,链上各环节又相互制约、相互竞争,每个企业都力图占据主导地位并尽量排除其他环节的威胁,这就需要创新,你上游企业不创新,下游企业就会想尽办法来争取上游企业的商机。换言之,大家都到了必须“后半夜想想别人”的时候。
|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