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在新市遇到一位装修工人,他说,活太多,人太忙,一天没五百块钱以上基本不出门。在场的人有点惊讶。有人相信,但也有人认为他吹牛。不过,近些年来,技能型工人的工资确实一年比一年高,比如有经验的泥水工、石匠,越来越难找,其价格当然水涨船高。
不少住户有切身体会,哪家有了水电之类的故障,需要查找原因修理一下,根本找不到懂行又肯干的人。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他们才会抽出时间来帮忙,要么,亲友熟人委托,碍于面子关系;要么,消费者给出的价格很高,让他们觉得值得一做,这就有了“没五百块钱以上不出门”的说法。
在一家快递服务企业,有负责人向笔者坦言,前几年快递公司招人十分容易,但最近两年,招人难度也在加大。是干快递待遇较差吗?实际上,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不少其他行业,甚至超过许多白领。当然,工作时间和强度也不低,技能要求也不低,要会开各种车辆。对于蓝领收入超白领的现象,有的人不信,认为那只是个例,但是,这个趋势你不能视而不见。著名财经作家在一次演讲时表示,从1978年到2019年,中国蓝领工人的年薪资收入增长了150倍。这个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白领的收入增长水平。
有句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多年以来,找一份白领工作是多数年轻人的梦想,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许多白领岗位并不像以前那么香了。像学金融相关专业的,听上去高大上,而现实可能并不那么美好,只有那些高端人才仍是稀缺资源。
一方面,市场上有许多活没人干;另一方面,大量的用工单位招不到员工。白领找工作,工作找蓝领,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本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工作岗位还不多,劳动力供过于求,普通人的收入自然很低。而那时候,用人单位要招一个大学生很难,不管什么专业,都是稀缺资源。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大学生在年轻人中占比越来越高,许多用人单位已经不愁招不到大学生,从供求关系来说,大学生如同当年的普通人。用人单位招白领容易,而想招到有技能的蓝领,反而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
在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力成本较低,机器设备较贵,用人单位宁肯多用人,也不太愿意在设备上多加投入。这些年来,用人成本不断增加,用人单位更喜欢机器换人。但机器换人,更需要的是具有高技能的蓝领来操控机器,所以,企业愿意用更高的工资来吸引有技能的员工。于是,蓝领的收入就会增加。用人单位这时发现,市场上的蓝领并不多见。为什么蓝领这么少?原来从中小学中就能发现端倪,无论学生个人兴趣特长如何,家长们都一股脑希望孩子往学术研究这条道路上走,而对于技能型的职业类高校视而不见。孩子很累,家长迷茫,回过头来,却发现还不如隔壁那位从小踏踏实实学技能的同学收入高。
一个国家,从中等收入迈向较高收入的过程中,势必有一个蓝领需求的旺盛期。过去,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将来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做蓝领并不比白领差。或许,像德国那样的蓝领工资与白领工资相似甚至反超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