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明月
在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和第14号台风“灿都”影响我县期间,我县水利工程充分发挥防洪减灾作用,通过拦蓄、分洪、滞洪为市民保驾护航,全县防汛防台形势保持总体平稳。而这些,都离不开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功劳。
日前,在位于康乾街道的千亩港,两个小小的“河道守卫兵”已经就位,这是我县新建的一处水位站,可以实时监测水位、雨量等基本水文要素。“作为防洪减灾的重要基础数据支撑,水文监测站点要及时准确地提供县域内各个站点的水雨情,切实有效提高监测预警的水平与效率。”县水文站站长陆小仙介绍,像这样的站点,全县共有一百余处。今年,我县也将城乡防洪排涝提升工程纳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其中将新建改建水文(水位)站18个。
“以前水文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传输信道较为单一,我们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善提升。”陆小仙说道,传统站点采用移动通信方式将水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水文中心平台,其中97%以上为单一信道,受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传输信号容易受到干扰,会出现数据短暂异常现象。2020年起,水利部门对县域范围内水文监测站点进行提升改造,每个站点配备浮子式和压力式双套水位监测设备,实现水位监测双保障,水文数据通过移动4G和北斗通信双套传输信道,实现数据传输双保障。同时每个站点还配套了翻斗式雨量计,可实时掌握水雨情情况。
水文(水位)站的建设覆盖,相当于给我县河湖库装上了水利“全球眼”,工作人员通过电脑终端,就可以监测到远在几十公里外的水雨情等情况。如今,我县基本实现所有水库、镇(街道)水位站建设全覆盖,所有水库、山区行政村雨量监测全覆盖,力争做到“镇镇有水位”“村村有雨量”,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防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助力打造“无差别城乡”。
截至目前,县水利局已完成18个水文(水位)站的建设。此外,由县水利局负责的2021年县级民生实事——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及水库山塘整治项目也正紧锣密鼓推进中,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