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全面推行船舶垃圾分类标准
我县码头“颜值”再提升

|记者 陈明月

醒目的告示牌,规范的垃圾分类箱,崭新的船舶污水收集装置……日前,记者来到浙江德清升华临杭物流有限公司旗下的码头,看到各类港口设施、环保设施完善,繁忙的码头始终保持着干净整洁。

这是我县根据《德清县港口码头船舶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全县87家港口企业码头的生产环境进行管理提升所带来的成效。

记者了解到,该《办法》共分为十条,对港口码头船舶垃圾分类管理人员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垃圾分类标语及指示牌设置、码头整洁工作、垃圾转运处理、垃圾扫码投放、留档备查等工作进行了明确规范,也是全市首个面向港口、码头、船舶行业的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根据《办法》,我们在码头前沿设置了蓝色可回收、绿色易腐、红色有害和灰色其他4个标准垃圾桶,同时配备了一名专职管理员,确保对船舶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投放。”浙江德清升华临杭物流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吕卫锋介绍。自《办法》出台后,公司积极配合,投入了一百多万元,对照标准对码头垃圾分类设施、宣传标语、油污水应急接收装置等进行了规范设置,码头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此外,记者注意到,码头上设立着“船E行”操作流程指示牌,船员们会先用手机扫一扫指示牌上的二维码,再投放垃圾。据悉,这也是《办法》中的一条规定:靠港船舶在装卸作业前需先扫码投放船舶垃圾和生活污水,协助船员使用“船E行”扫码投放,确保生活垃圾精准投放,生活污水计量接收。

“船员需要在‘船E行’里填写垃圾数量、分量等情况,这样垃圾投放情况后台都有统计。”魏忠明是升华临杭物流的码头垃圾分类专职管理员,他告诉记者,经过宣传、劝导,现在船员们都很配合垃圾分类工作,会自觉使用APP进行分类投放垃圾。

我县码头数量较多,停靠船舶来自五湖四海,一直以来码头垃圾分类工作难度较大。《办法》的出台将责任进一步落实到码头管理负责人,对船员做好垃圾分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目前港口企业、码头还与镇(街道)签订船舶生活垃圾、船舶生活污水转运协议,及时将垃圾转运到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形成闭环管理。”县港航管理中心港口科科长兼乾元港航管理站站长凌武表示,《办法》出台以来,全县87家港口企业码头已按要求落实工作。

据悉,根据《办法》要求,工作人员将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检查,对垃圾分类工作不到位的码头,一经发现,第一次予以警告,第二次责令停业整改,码头负责人须参加1~3天相关知识的学习,第三次移交至综合执法局。以上结果均将纳入信用管理体系和镇(街道)五水共治考核,并与港口经营许可延续、变更等事项办理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