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爱需要表达

◎魏利娟

“开饭咯”,我大喊一声,呼唤孩子们过来吃饭。

俩个娃一下子冲到了餐桌前,看着桌上的饭菜,大女儿开心地扭了扭,犹如水中的鱼,摆了一下尾巴,荡漾起幸福的水花。她夹起菜,吃了一口,“嗯,好吃。”随即又幸福地扭了扭,这才正式开始启动美味之旅。小女儿拿起筷子,夹起来,仔细咀嚼了一口,“哇,妈妈,太美味了,你不去开餐馆太可惜了。”小女儿的花式夸奖又开始了,每每吃到可口的饭菜,除了说好吃,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建议我去开饭店,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美味。

“妈妈,你尝尝这个,我觉得特别香甜。”“这个好吃,我更喜欢这个。”女儿们各夹了自己喜欢的放我碗里,让我品尝。女儿们的表达,让我心里乐开了花,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这样普通平淡的日子,我却看到了诗意和幸福,蔡澜说过,“吃好喝好,把日子过好,就是功德圆满。”我觉得,让家人吃好喝好,更是功德圆满。

我本不擅于做饭,当没有再请阿姨做家务,当父母思念故土回到老家不再帮忙,我一下子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尤其是工作完一天,疲惫地回到家,还要立马钻入厨房去忙碌,对我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每每做好了饭,我却没了胃口,孩子们看我没胃口,也兴致不高,匆匆忙忙吃几口就下了餐桌。于是,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带孩子们到外面餐馆去解决这个吃饭难题。可是,一段时间后,孩子们说,同样的菜式,还是更喜欢我做的,因为那里面有妈妈的味道。

因为女儿们的夸奖和期待,我开始关注如何做饭,在外面吃饭时遇到喜欢的美食,还会虚心请教厨师做法。空闲时间喜欢看食谱,看美食制作的视频,然后动手操作。这些小小的努力,带来了微小的改变,烹饪出来的饭菜得到夸奖的次数越来越多。得到的正向反馈很及时,又进一步促使我更加的用心做饭,这样的良性循环,开头那样的日常幸福就成了我家里的常态。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中说到,作者的母亲做出来的饭菜特别美味,当她问母亲做法时候,母亲总是神秘地指一指一个罐子,告诉她那里放了一味特别的佐料,她想打开罐子,母亲说时机不对,要等合适的机会才可以给她看。等她出嫁时,母亲说该是把这一味佐料传给她的时候了,她满怀期翼地打开了罐子,却发现是空的。母亲意味深长地告诉她,这味佐料就是爱,内心带着对家人无限的爱来做饭,做出的饭就会格外的美味。

那个时候我并不相信这篇文章中所讲,现在,我深以为然,因为有爱,我们会格外用心;因为有爱,我们内心充盈富足;因为有爱,平凡的日子也有了诗意;因为有爱,普通的生活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箪食一瓢饮,一句发自肺腑的赞美,一个灿烂的微笑……便是爱的表达与传递。爱需要表达与传递,爱的表达不难,就看你愿意不愿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