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山不负人

◎王征宇

浙东南近海,这儿的山体每年要经受台风惊心动魄的“雕琢”,它的海拔和险峻是自然造化。谷藏幽境,因而格外受人追慕。当年谢灵运率一百多粉丝,来登山,由于队伍太过浩大,临海太守王琇获报,以为山贼造反,于是带领官兵前来查探,才发现原来是大诗人携众深度游。为了便于走山路,大诗人还发明了“谢公屐”,他在鞋底巧妙地安了两个木齿,上山去掉前齿,下山去掉后齿。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登山鞋了。

迈步在天台山的石阶,黄蕊白瓣的山茶随风飘落,落叶簌簌凋零。山间散发的气息清冽又清润,格外涤荡肺腑。都说冬山如睡,其实当你真正进入山中,冬山,更像是一个秘密的酒窖,那些在山林中荡来飘去的雾瘴,就如做酒时用饭甑子蒸糯米,肥白的蒸气从盖上升腾起来……那是米的升华。也想起陶潜笔下的“托体同山阿”,并非伤感的,大山会把收藏的生命自我轮换、酿制,窖藏成玉液琼浆,那是来年新生的初乳。

冬山冷清,我还是在山路上遇到几个女孩。上山的时候,她们在拍照,对着一枚叶,一根垂挂下的细藤,对着皲裂的松树皮。眼睛专注,镜头聚焦。我与她们擦肩而过。待我下得山,一位清秀的姑娘还坐在石阶上,手举着一张叶,略仰起头,眯起眼睛,嫩腮嫣红,嘴角微微露出笑容,对着太阳光仔细端详叶子的纹路。我忍不住停步好奇问,你们是在山里收集植物标本?女孩闻声抬头对我答道,是在找设计灵感呢。装修设计?我又问。女孩灵动的眼睛闪过一丝羞赧道,我们几个同学组建了个软装设计公司,来山里找灵感。

我微笑着赞她们的想法真好,质朴自然,就是最高级的元素。如今的年轻人热爱“森系”,就是很好的说明。女孩立刻应道,是呢是呢,我自己就很喜欢森系的服饰,简洁耐看。说着女孩滑开手机让我看她们的作品图:粗粗的柚木储物格,订在一面花朵缠绕的墙上;陶瓶中插有鹿角一样的树枝,天花板上垂的灯像鸟窝,另一个居然是松果样,既灵又野,仿佛有自然的清风在屋中荡漾……看来她们在山林中获取灵感不是一二天了。我建议她们试试挂一些油画,比如明丽甜美的雷诺阿,莫奈《穿过森林的道路》等等,当然是临摹作品哦。女孩笑了起来。

凝重的山色,因聊天一下子活泛开,空气里波动出鲜活灵跳的味道。

自然的旨趣永远对我们敞开着怀抱,所有人在这里,或多或少都能找到相同的慰藉——诗人浪迹天台,找到“邦君难地崄,旅客易山行”潇洒旷达的逸气。现代人来到这儿,游游山,看看云,闲云野鹤一番,人不知不觉就丢下了世俗的纠葛,人与自然的交接中,精神也健旺了起来。海拔高度肯定能提升人的精神高度。山在,就能许人走向开阔,体会到不一样的境界。尤其是在工业文明里生活的我们,对自然的渴望,这种返璞归真的念头,比古人更为强烈。山里有我们最渴望的东西在,千百年了,人走人来,山不负人,所以对大自然都应该怀有一颗敬畏心。

辞别女孩,她说谢谢,很开心得到鼓励,真好。我向她拱手说再见。心想,不定哪年,我们会山水又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