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树高千尺不忘根 情系桑梓报春晖
“四封家书”召唤游子回乡

|记者张哲萍

“离家万里家书千金”。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家书是人们思亲寄情的纽带。现在,那一份份载着沉甸甸情感的家书仍是情感的“联络员”。

在今年的游子文化节开幕式上,从天南海北的作品中选取的“四封家书”一一呈现在了大家面前,每一封家书都字字真情,催人泪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德清籍的诗人孟郊在一千多年前写下的《游子吟》,它真切道出了这位在外颠沛流离的游子对家乡母亲的爱和感恩。千百年来,这首小诗跨越时空和距离,不断唤起华夏儿女的思乡共鸣。毫无疑问,这是一封属于全球华人共同的家书。

爱无国界,这是一封苏格兰游子的家书。二十世纪初,苏格兰医生梅腾更来到德清,他是浙医二院的创始人,在德清莫干山,还建起了麻风病医院,他空闲时间就给德清百姓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大屏幕上展示了那时候梅滕更给苏格兰家人写的一封封家书,这些家书流露着他对德清的喜爱之情。

很多人觉得德清人温文尔雅,但在民族危亡之际,德清人挺身而出,一腔热血以身报国。“……师官兵均抱视死如归之决心,决不让敌渡浏阳河南岸来。”这是一封战地家书,主人公是德清人褚定侯。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年仅22岁的褚定侯壮烈牺牲。他没有留下什么遗物,他的这封绝笔家书成了家族后辈一生的激励,后来他的三弟也毅然走上战场,参加了志愿军,四弟长大了也参军报国,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对褚定侯最大的纪念。

如今,越来越多的德清游子去外求学创业,但他们没有忘根,德清始终是最美的故乡。第四封是一位海外游子的家书。虽然人远在万里之外,但是对家里亲人的牵挂,二十多年来时刻萦绕在这位游子的心头。

看完这四封家书,不少德清游子的眼眶湿润了。上海数聚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庆华是双燕村人,这次特地赶回家乡参加游子文化节活动。他说,这些家书道出了游子对家人家乡的思念,让他特别感同深受。他现在经常会回家看看,去年还把新的项目带回了家乡。因为无论在哪里,亲人、故乡永远是最深的牵挂,不会被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