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晟昱
推开实验室的门,一股淡淡的竹叶清香迎面扑来。
不算大的空间里,摆放着各式玻璃器皿、萃取装置和检测仪器。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生命健康概念验证中心主任王思佳正站在实验台前,小心地滴取着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这是我们用德清本地淡竹资源提取的香氛原料,你闻闻,是不是有竹林的清新感?”
这瓶“莫干本草”系列的香氛,正是从这里“走”出实验室,逐步向市场铺开。
近日,记者在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生命健康概念验证中心采访时了解到,这个实验室,是“概念验证”的第一站。所谓“概念验证”,就是把论文里的成果、实验室的数据,变成真正可落地、可量产的技术和产品。
德清竹资源丰富,但如何把竹子的清香稳定地“锁”在香氛中,却是一道技术难题。“我们从竹叶中提取活性成分,再通过溶剂配比、挥发速率调控,一步步调试,最终才做出这款保留自然竹香、又能持久散发的高端香氛。”王思佳说。
“莫干本草”项目,源于研究院与德清本地品牌馥房香氛的一次技术合作,却在为企业降本增效的过程中“长”出了新产品。
走出香氛实验室,转角又是一间药物制剂的实验室。这里的气氛更凝重些,仪器屏幕上跳动着曲线,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正专注地记录着数据。杨彬博士是多肽药物长效制剂研发及产业化概念验证项目的负责人。他研究的,是目前司美格鲁肽的新一代制剂,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热门药物。
“我们现在用的司美格鲁肽要一周打一次,我们的目标是延长它的有效时间,变成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一次。”杨彬说得很平静,这句话背后却是巨大的技术挑战。
“不只是拉长周期,还要减少副作用,提高稳定性。”他补充道,“之前我们在学校里已经做了初步研究,但那里缺乏中试条件和产业对接能力。来到这里,就是要完成从‘论文’到‘药品’的关键一跃。”
事实上,概念验证中心提供的,远不止是一间实验室。它包括技术评估、资金对接、生产支持等一系列服务,真正把研究成果“扶上马,送一程”。
“调香,不止是艺术,更是一门复杂的科学。”王思佳说,“莫干本草”系列香氛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将传统植物的功效与现代香氛科技融合,开辟了一条差异化赛道。不久后,这些实验室里香氛将与即将入驻概念验证中心的新企业——璇玑生命科技达成技术合作。“通过可穿戴的智能指环或头戴设备,实时监测使用者接触香氛后的脑电波、心率变异性等生理数据,为‘助眠’‘舒缓’等功效提供数据实证。”
生命健康概念验证中心,只是莫干山研究院布局的三大验证中心之一。
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贾毅介绍,除了目前已经运营的生命健康概念验证中心,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也即将完工,10个项目已完成筛选,等待入驻。第三个高端装备概念验证中心,更将打破学科界限,直接面向产业需求完成“跨学科”验证。“我们不只对接一个学院、一个团队,而是围绕真实产业需求,组织跨学科攻关。”贾毅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换言之,这个吸引众多项目入驻的概念验证中心,不是一个实验室的延伸,而是一个产业的前哨。在科技创新的领域中,“卡脖子”是常说的一个词。但很多时候,“卡”的不是纸面的理论,而是从理论到产品的过程。概念验证中心,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
“实验室里有了初步成果,企业有技术需求,但中间缺乏验证环节和风险承担的机制,谁都不敢轻易迈出第一步。而在这里,迈出第一步的成本被降低了。”王思佳推开了一间共享实验室的门,其中,液相质谱仪、旋转蒸发仪等大型实验器具一应俱全。“自己购置设备成本高昂,使用率也不高,现在我们集中采购、共享使用,一个项目出很少的费用就能用到顶尖设备。”
在莫干山研究院,创新完成了从“纸上”到“市场”的惊险一跃。概念验证中心,不仅是科技成果的“试金石”,更是创新种子长成产业大树的“苗圃”。一条从实验室通向产业化的道路,正变得清晰可见。
↘记者手记
从竹香到新药,在莫干山研究院,我看到了创新的另一种模样:它不必再背负沉重的成本枷锁。概念验证中心,通过共享设备降低硬件门槛,通过专业服务分担创新风险,构建起了一个“试错区”,让创新轻装上阵。
这里验证的不仅仅是技术,也是一种务实的新模式:如何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让科研成果不再束之高阁。或许也是未来创新生态的一种新范式,不再让创意因风险而搁浅,不让成果因机制而沉睡。中国的科技创新,也正是在一次次破壁中,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