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扈铭洁 文 白羽 图
进入高温季节,河湖水面上的水葫芦、绿萍进入疯长期。在洛舍镇,河道保洁员们正冒着酷暑,与疯长的水草较劲,用一网一船的辛劳守护碧水清波。
清晨六点,在洛舍漾水域上,几名身穿橙色工作服的保洁员已划着玻璃钢小船开始作业。蒋志银和同事陆信法手持长长的铁耙,分立船身两侧,将角落里大片的水葫芦拢向中央。不一会儿,汗水便湿透了衣衫。
“七八九月是水葫芦爆发季,如果不及时清理,河面就会被堵死,老百姓的船都开不进来。”蒋志银告诉记者,最多的一天,他们能打捞近20吨水葫芦,通常要六艘小船同时出动,先把河道交汇处、浅滩等死角清理干净,再由自动打捞船收拢大面积漂浮物。
自动打捞船虽然效率高,但对水位有要求,必须水面高于50厘米才能开进去。像河道拐弯、小港浅滩、养殖户交界区等地方,依旧要靠人工一点点拖拽。“跟养殖户交界的角落最容易堆积,两三天没人管,就能长满一条河。”蒋志银说。
上午10点,烈日当头,满载的打捞船返回码头。输送带轰鸣着把水葫芦倒到岸上,堆成小山。经过晾晒,这些水生植物将统一进行无公害处理。为顶住高温,保洁员们采取“做两头、休中间”的方法:凌晨5点到10点作业,下午3点半再下水,避开正午最热时段。
记者了解到,当地已成立应急整治队伍,对洛舍漾、三家村港、新丰港等重点河道进行全面排查,整治面积达5000余亩。如今,依靠1艘自动打捞船和6艘小船的配合,每天保持十余船次的打捞频率,有效遏制了水生植物扩散,确保了重点河段的水域清洁和行船安全。
“眼下就是要结合季节性规律,加强水生植物生长监测,进一步完善拦网设施,提前阻截上游漂浮物。”洛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总结本地经验,推动科学治理与群众需求结合,让“一方碧水”在高温酷暑中依旧清澈见底、通行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