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家浩
“老板,来杯灵芝拿铁,少糖多冰!”“00后”小张熟练地点单。谁能想到,父辈们需要皱着眉头才能咽下的苦口良药,如今竟成了年轻人追捧的潮流饮品。
在舞阳街道,这样的“违和感”每天都在上演:“00后”买石斛奶茶发朋友圈,上班族把黄精茶包当伴手礼,就连实验室里的博士们都在研究怎么让中药更好喝。“以前卖药材是按斤称,现在论杯卖。”从田间到舌尖,从药柜到吧台,这些“老古董”正在完成一场华丽的逆生长。
中午时分,在城区新开的“涵春茶肆”奶茶店内,顾客侯先生接过一杯淡绿色的石斛梨花乌龙茶,轻轻搅动,茶汤中细小的铁皮石斛颗粒随之流转,一根完整的石斛鲜条清晰可见。“喝着清爽,还有养生元素,没想到中药也能这么新潮!”他笑着说道。
这家奶茶店的背后,是舞阳街道山民村的牧歌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过去,铁皮石斛多以药材形式销售,附加值有限。如今,基地通过创新研发,将石斛与奶茶结合,推出了石斛柠檬茶、石斛马蹄水等系列饮品,迅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一杯售价15到20元,利润比卖原料高了很多。”基地负责人沈宏亮透露,自8月1日试营业以来,每日销量已突破100杯,其中石斛饮品占比超六成。
沈宏亮从事石斛行业已有十五六年。他坦言,石斛虽有益健康,但口感平淡,难以打动年轻人。“喝奶茶常有罪恶感,我们就想,能不能做一款既健康又美味的饮品?”于是,团队利用低温破壁技术处理自种石斛,保留营养的同时,巧妙融入茶饮,让养生变得轻松时尚。
未来,基地计划在城区开设5~6家门店,并打造一家以石斛为基底,搭配黄芪、西洋参等药材的养生茶馆。“我们想实现一二三产融合,让顾客在喝茶的同时调理身体。”沈宏亮信心满满。
在上柏村的兴农食用菌基地,一家名为“去野合作社”的咖啡馆也于近日试营业,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尝鲜。走进店内,浓郁的咖啡香中夹杂着一缕淡淡的药香,负责人张毅超正忙着将灵芝孢子粉加入现磨咖啡中,调制出一杯杯独具特色的“灵芝拿铁”。
“很多客人喝完咖啡,还会顺便带走孢子粉礼盒。”张毅超笑着说。这家咖啡馆的诞生源于顾客的反馈——不少年轻人觉得冲泡灵芝孢子粉麻烦,建议将其融入饮品。于是,基地与省、市农科院和林科院的专家合作,研发出“灵芝拿铁”“灵芝薄荷气泡水”等系列产品,搭配基地参观体验,形成了“种植+加工+消费”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兴农食用菌基地共种植灵芝20亩,年产销灵芝孢子粉约1800公斤。通过“去野合作社”的推广,预计销量将提升20%。
“这只是一个开始。”张毅超站在咖啡机旁,一边调试新配方一边说,“接下来我们计划推出藏红花咖啡、铁皮石斛咖啡等系列产品,让传统中药材以更时尚的方式呈现。”他希望通过这些创新饮品,让“药食同源”的健康理念被更多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实验室里的“科技魔法”在舞阳街道的花叶漫漫企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实验室内,赵星飞博士正专注地带领团队对黄精、白术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阳光下,玻璃器皿中的褐色液体泛着微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中草药清香。“这些原料全部来自舞阳本地种植的中草药,我们希望通过现代工艺,让传统养生文化焕发新活力。”赵星飞介绍道。
公司依托山民村100亩林下种植基地,经过10年培育,成功开发出黄精饮和白术饮茶包。黄精饮具有补气养阴、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白术饮则主打健脾利水、安胎止汗。目前产品已进入外包装设计阶段,预计年内上市,先以伴手礼形式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年产量预计达10万包。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研发的“莫干饮”已成功打开德清民宿和酒店市场。这款以桑叶为原料的茶饮,凭借古法配方和清新口感,成为裸心谷竹林茶舍和开元名庭酒店的明星伴手礼。此外,桑叶糕、黄精枣泥糕等衍生产品也广受好评。
作为舞阳街道“强社合伙人”,花叶漫漫还积极打造青创空间,目前已吸引5个青年创业团队入驻。“我们不仅要做好产品,更要为青年创业者搭建成长平台。”赵星飞表示。
从实验室的科技研发,到咖啡馆的创意融合,再到奶茶店的时尚表达,舞阳街道的中草药产业正以多元化的姿态焕发新生。这些创新不仅让传统药材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更带动了当地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
“科技+文化”“药食同源”“一二三产融合”——这些关键词背后,是舞阳街道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坚守与创新。“我们要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以更年轻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正如赵星飞所说,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古老药香正飘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