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戈文 陆彦伶
战鼓催征,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今年,我县锚定“重大项目突破年”,坚持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导向,按下建设“加速键”。从钢筋水泥浇筑到机械臂作业,从专员驻点到企业创新,一批标志性项目正以“全速模式”崛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在高新区浙江金磊高牌号软磁新材料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王斌正与技术员胡水根严格核验模板精度。王斌说:“这些设备全部进口自日立、法孚,对基础施工要求‘零误差’。”技术团队日均巡检七八次。
据了解,项目核心隧道炉生产线在经济性、稳定性上均优于传统设备,能生产0.20-0.27毫米厚的高磁感取向硅钢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过去只有大型国企能做到,对于我们民营企业来说,是软磁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王斌自豪地说。
该项目占地154亩,冲刺“当年动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2月开工,120天内7.5万平方米厂房封顶,轧机线、脱碳线等设备基础施工全面推进。“计划8月底完成设备基础,11月逐步试生产。”王斌介绍。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5万吨高牌号软磁新材料能力,预计年产值41亿元,精准服务电力、新能源高端需求。
与金磊项目相隔不远的征和工业(浙江)有限公司车间内,另一番忙碌景象正在上演。工程师正调试冲床参数,生产班长陈要武紧盯数据:“试模关键在尺寸和稳定性,目标每分钟500个以上。”
这处总投资5.5亿元的链式智能物流装备及汽车零部件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已进入调试收尾,达产后可年产5000套智能工业物流装备及1.5万件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实现产值7亿元;二期完成后总产能将升至12亿元。
项目加速,源于强力机制保障。我县创新建立“重大项目突破年”机制,半月破难、单月攻坚、双月督看、季度比拼,力促项目“快开工、快放量”,实现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升”。截至目前,我县共有28个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一。1-6月,我县2024年以来入库产业项目累计入库投资85.24亿元,投资完成率25.3%,位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