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县委书记王波来到浙工大(莫干山校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关于联合浙江工业大学打造校地融合、科教人产城一体创新共同体的建议》重点建议件,与人大代表、科创平台负责人等开展面对面协商活动。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健主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延艳、沈生章,副县长施敏丽参加。活动中,听取了重点建议件办理推进情况、代表建议领办情况、代表建议督查情况的汇报。3位人大代表和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王波对大家积极建言献策表示感谢,要求相关单位进一步梳理好、吸收好,同时宣传好、解读好相关政策,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件。王波指出,德清始终把“创新强县”作为首位战略,当前正聚焦教科人一体化、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打造校地融合、教科人产城一体创新共同体,这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的“4+1”重要要求和省委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德清进一步深挖“工大富矿”,抢抓发展机遇的必然之举。各相关单位要以更加长远的眼光,认识到一座大学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充分用好“工大”资源,深化校地融合,努力释放“名校+名城”的最大效应。
王波强调,校地双方要形成紧密联动的共同体。聚焦双方顶层设计,加快推动打造创新共同体相关实施方案落地,进一步完善校地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推动双方要素资源共享互通;聚焦项目牵引转化,紧扣县域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深挖浙工大教师科研与学生双创项目潜力,加速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聚焦共同服务企业,推动科创平台与企业、产业链紧密结对合作,打通“项目孵化—中试加速—产业落地”全周期链路,为双创推进和产业落地提供有利保障。要结合德清所需,深挖“工大”所能。立足浙工大在学科、人才、创新成果、校友经济、学生创业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强化学科与本地产业需求精准匹配,深化与学校在地理信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定向人才培养合作,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协同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校友作用引才引智,助力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切实把“工大”资源优势转化为德清发展优势。要强化对浙工大发展的支撑保障。坚持“硬件”“软件”双提升,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打造创新载体空间,精准落实人才、金融、双创等政策,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生态,为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打好基础,为师生在德清创新创业提供最优服务保障,助推浙工大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实现校地共赢。
王波强调,德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大组织和广大人大代表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坚守为民履职的初心,坚持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借助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平台,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准确传递党委政府声音,及时回应好人民群众期待,为德清奋力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县域高质量发展全优生贡献力量。
|记者 董华 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