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我县托起“银发族”稳稳的幸福

|记者 韩洁

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乾元镇直街社区的老少共托场所。一边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老人们戴着老花镜认真地写着书法,而另一边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里,孩童银铃般的笑声阵阵传来。这座集养老服务中心与托幼机构于一体的建筑,每天见证着银发与童颜的温情对话,也折射出我县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的创新智慧。

代际共生:当银发遇见童颜

“在这儿,感觉自己都变年轻啦!”家住直街社区的简阿姨,一提及当下生活,喜悦与满足溢于言表。因需照顾重孙女,简阿姨一度面临养老托育双重压力。然而,这个曾经困扰她许久的问题,如今已经迎刃而解。“孙女有专业的托育课堂,我有老年文化活动,日子轻快多了。”

一老一小是生命的两端。为了回应社区家庭对两个群体的民生保障,直街社区将辖区内的两幢危房拆除后改建成了紧挨着的“老少共托”场所,推出“一老一小”融合服务。每天早上,老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来到这里,把孩子送到托幼机构后自己前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参加各种文娱活动。

乾元镇直街社区党委书记张国梅介绍,开启一站式“养老+托育”的全方位服务后,精准满足各个年龄段人群的照护需求,让老人和孩子在同一个屋檐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天地。“老人与孩子在同一空间享受悉心照护,不仅为家庭卸下沉重负担,还在无形之中搭建起代际交流的温馨桥梁,促进隔代亲情升温。”

康养共生:让医疗长出温度

“各方面活动挺好,平常走路要小心,下个月再来复查吧。”近日,在新安镇卫生院,村民吴大伯完成偏瘫复查,卫生院医生沈惠勇对着他不住地细细叮嘱。

去年,吴大伯突然中风导致身体偏瘫,因为县级医院离家较远,吴大伯选择了在当地卫生院进行康复。“在这里,医生给我康复训练,还有专业人员照顾生活起居,两个月我就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不同程度下滑,如何能享受到更便捷、更有“医”靠的养老服务?新安镇医康养联合体以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整合卫生院资源,以功能康复为重点,建立起医疗康复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和家庭有序转接机制,打通老年人康养服务“最后一公里”。

更有“医”靠的养老模式,还有另一种解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毗邻建设。在舞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左侧就是德馨颐养院,两个建筑仅一墙之隔,相互连通。老人若有不适,只要穿过共用的大厅,不出5分钟就可享受到医疗服务。

烟火共暖:舌尖上的养老密码

上午十点不到,位于下渚湖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餐厅里已经飘出阵阵饭菜香。老人陆续来到餐厅,或拿着饭盒打包,或在餐厅堂食。“这里的饭菜很干净卫生,价格也很实惠,所以基本上都在这里解决午饭。”66岁的下杨村村民王大伯夸赞道。

德清老人每餐能享受到县财政补贴2.5元,加上镇街、村社配套优惠,每天的中餐至少能享受对折优惠。“社工还会根据老人的建议调整餐品、口味等,力求让老人们更满意。”下渚湖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当然,养老助餐除了“堂食”,还有“外送”。

中午时分,4名“饿了么”骑手骑着爱心送餐车从德清县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禹越分中心老年食堂出发,将爱心午餐分别送往20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据悉,禹越镇两个幸福食堂基本可以满足南北片区核心地带的老人用餐需求。但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如何享受服务?为此,禹越镇与“饿了么”共同建立了可以抵达每个村社的助餐服务网络,实现困难老年人助餐需求全面兜底。“给老人送餐是一项长期工作,后续配送任务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禹越镇和‘饿了么’分别出资补贴配送费,希望能把这个事情长期地坚持下去。”禹越镇社管办副主任朱月红表示。

“‘老有所养’绝不是一句空话,是要扎扎实实推动落实的民生福祉。”县民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闻佳玮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发展导向,立足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逐步建立服务方式更多元、居家养老更普及、服务队伍更专业且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全县综合养老服务水平,全力托起全县老人晚年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