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佘国兴:“植物工厂”育苗,秋季番茄高产高质
甜蜜事业驰入快车道




|记者 徐晟昱 文 蔡俊 图

秋风吹过,郁郁葱葱的柿子树刚卸下“红妆”,大棚里颗颗小番茄却仍缀满枝头,色泽比柿子更加红润。连片的小番茄娇艳欲滴,“住”在可随时调节气温、湿度的数字大棚里,“吃”的是由砻糠等组成的混合基质,营养价值更高。“这串小番茄长势就很好,果形圆润,成熟度已经很高了。”农庄负责人佘国兴乐呵呵地介绍道。

这位穿着黑色夹克、手拿剪刀麻利剪果的男子便是佘国兴,作为德清新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半路出家,研究数字农业已有十余年,“空中西瓜”、“大棚水稻”,这两年间,又成功种出了高产高质的秋季番茄。

在业内,秋茬番茄是出了名的难种。每一株番茄在定植前,都要经历40—60天的育苗期,白天25-30℃,夜间15℃左右是最适宜番茄幼苗生长的温度。冬春季番茄,一般于10月上旬育苗、11月下旬定植,而夏秋季番茄则于7月上旬育苗、8月下旬定植。

“冬春季的番茄,怎么种都能种好,可夏秋季的番茄却很难种。”佘国兴说,自己种植番茄多年,以前都只种一季,可因为夏秋季番茄经济效益更高,就打算多种一季。“关键在于,越夏的番茄因为生长温度过高,容易叶片萎蔫、茎秆细弱,果实风味受到影响,无法在市场上‘叫座’。”

秋季番茄的品质为何总是上不去,佘国兴百思不得其解。3年前的一天,他前往衢州一处家庭农场交流学习,了解到了一种名为“植物工厂”的育苗方式。“植物工厂”,顾名思义,就是将种子放进一间特别搭建起来的“工厂”里,通过内部的空调、加湿机、LED灯模拟光照……从种下种子开始,病虫害防治、温度、光照、湿度、二氧化碳供给,都有严格的时间节点。这样“养”出来的番茄苗,不仅在苗期就能避免烟粉虱等害虫带来的病毒病,幼苗更加矮壮、根系群发深扎。

种番茄就像养娃一样,也要“优生优育”。有了新思路还不够,更需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敢于尝试新手段。尝试初期,佘国兴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不断调整LED灯灯光强弱、照射时长、水雾喷洒强弱……经过两年的试验,今年终于取得了丰收。

“你看我们现在这个大棚,可以抵御大风,风雪来袭也不怕。”依托物联网智慧大棚技术的佘国兴,开始利用科技的力量提高保障。在大棚顶上,一个个LED灯光让番茄苗在阴雨天也能保证光照时间,并且能同时杀灭病菌,让幼苗能健康生长。在自动化滴灌设备面前,佘国兴点击屏幕设置好时间,大棚内苗架上的水管就开始自动滴灌。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效率节省人工,还能精准控制水分和湿度,让每一排架子上的第一棵番茄苗和最后一棵番茄苗都能“喝”到同量的水分。从事农业也要不断更新知识升级技能,每次出去采风,佘国兴总要先去当地特色农场打卡,看到新奇的设备,他就两眼放光,虚心请教。

眼下临近春节,佘国兴的微信时不时响起,预售订单已经排到了1个月后。虽然秋季的番茄价格稍高,但仍供不应求。小番茄的年营收额由40万元递增至100余万元,仅仅3年的功夫,佘国兴的甜蜜事业驶入了快车道。

自己致富的同时,他还心系乡邻。“最近可能又要有冷空气,你得早做准备,提高棚里的温度。”忙完手头上的事情,他总会去附近村民的基地看看,免费为他们的农作物“把脉问诊”。对未来,佘国兴脑海中的蓝图很清晰:“我希望未来农场可以运用上数字技术,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模式,让我们的后代能够穿着皮鞋来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