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让群众“天天有感”,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31件提前完成 20件加快推进

|记者 杨晓燕

幸福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实又是“具化”的。基层医疗机构免挂号费惠及47万人次,新地标德清大剧院正式运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遍地开花,完成新建提升农村公路35公里以及近7公里城市道路整治,14个改造提升的公交站点全新亮相,近2万人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记者从县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我县统筹扎实推进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提前顺利完成31件,较快推进的有20件,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一个个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地中,德清的人居环境、城市气质、生活品质持续更新升级。

服务保障人群更加广泛

今年上半年,基层医疗机构免挂号费这项民生实事快速落地,当前已为47万人次的就医群众减免了50万元。看似不起眼的挂号费,其实让医疗健康保障覆盖更广了。据介绍,上半年我县基层就诊人次同比增长了6%。

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领域是群众最为关切、最急需的服务保障,特别是“一老一小”项目备受关注,很多民生实事项目都围绕这些而开展。在教育领域,目前我县已投入2722套折叠桌椅和1.8万张午睡垫,实现学生的午睡“躺着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投入已超1.1亿元,凤栖小学、钟管镇干山幼儿园扩建、乾元中心小学曲园分校扩建二期都已全部完工。同时,今年上半年,我县新增登记备案幼儿园办托6家、托育机构1家、婴幼儿照护驿站20家,新增了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位340个,极大解决了托育需求。

与此同时,目前我县已新增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80张,完成重点人群免费直肠癌筛查超1.45万人,阜溪街道龙胜村卫生室、新市镇栎林村卫生室、禹越镇天皇殿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完成职业技能培训近2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近8千人、高技能人才近3800人,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70人。

公共配套服务更为优质

7月17日,德清大剧院正式运营。当晚首场演出的现代越剧《德清嫂》,让市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水准的文化演出。同一时间,不远处的德清国际运动中心的三人制篮球场上,运动员比赛正酣,观众热情四射。尽管国际运动中心还未全面建成,但标志性的三人制篮球场已为德清市民奉献了多场精彩比赛。

精神富有、身心健康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剧院、运动中心的投入使用,是德清推进文体公共配套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省市县民生实事中,文体项目数量多、占比大,反映出的正是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进书房、品味咖啡,逛逛夜市、游游乡村……这样的惬意场景,如今成为了越来越多德清人的生活日常。截至目前,德清已经建成9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新增3家城市书房,新建成3家文化驿站,新增16家乡村博物馆,其中阜溪街道农耕文化馆、“瓷之源”展示馆皆上榜全省首批乡村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中,我县注重统筹各方资源,推动场馆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以城市书房来说,我县各个书房实现了互联互通、通借通还,让市民的借阅更为便利。

出行发展更有保障

上半年,舞阳街城东段等道路改造提升时让交通一度拥堵,但如今改造提升后道路平整,市民的出行也更通畅了。

道路关系市民日常出行,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今年以来,我县围绕“浙里畅行”、智慧公交便民工程等民生实事,加快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35公里和近7公里城市道路整治以及5.44公里104国道的病害点段整治,解决了2个“桥头跳车”问题,全面提升全县道路平整水平,不断改善城乡道路通行条件和道路通行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县还对公交候车亭、公交站点等交通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对全县的出租车进行了更新换代,全面提升我县公交出行环境和服务水平。目前,我县已新增优化公交线路4条,新的纯电出租车已上路运营,完成14个公交站点的改造提升,完成了74座老旧电子站牌的智慧化改造提升。

而对农民来说,农业设施的改造提升则让他们更为受益。上半年,我县提前完成了省级民生实事27座泵站机埠、1座堰坝水闸的提升改造工程,成为湖州市首个全域完成验收的县(市、区)。今年夏季连日高温,这批农业基础建设更是有效确保了农户排灌的需求。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今年上半年,面对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在民生实事投入上我县坚持“政府自己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思想,千方百计加强资金筹集,保障民生实事顺利推进,持续增强了德清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认同感。下半年,随着更多民生实事推进落实,相信德清的城市生活品质也会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