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的劳动课标准提出,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通俗地说,今年9月份将增加一门新课程,那就是劳动课,要求中小学生们都要学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
对于成年人,煮饭炖汤之类的技能似乎与生俱来,根本不用学,但实际上,这些活大多是从小跟着父母学的,只是时间一久,忘了当时是如何学会的。而现实生活中,这些貌似简单的活,仍有许多成年人不会。在农村,很多男性成年人不会做饭;在城镇,很多女性成年人不会种菜;无论城乡,很高比例的成年人不会处理简单的水电故障。原因何在?很大程度是在小时候缺乏劳动实践的机会,尽管上学时学过一些理论,但只是在作业本上写过,并没有真正动手做过,所以,早已把知识还给老师了。
开设劳动课,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劳动技能,教会孩子们洗碗、扫地、晒被子,而是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孩子们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理念,在劳动中收获成就、体会快乐。毋庸置疑,不少家长也很懂得开设劳动课的意义,但一旦提及中考、高考,立马不淡定了,认为文化课才重要,劳动课变得可有可无。实际上,没有劳动课更为可怕,惧怕劳动课的人,往往文化课也学不好,最终落得个文化不行,劳动能力也没有得到及时培养的尴尬。
上好劳动课,就要强调因地、因龄、因材施教。各地情况不同,学生年龄不同,个人的兴趣特长不同,就可以采取切合实际的可行性措施。比如,现在的家庭,自行车、汽车的普及率很高,但即便是成年人,对车辆的常识也不甚了解,让初中生动手修修自行车,换换汽车轮胎,对他们成年后或有很大的帮助,让孩子们从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收获乐趣。或许,中小学生在劳动课上虽然学到的仍是皮毛,但对于他们高考时选择专业会很有帮助。许多东西,从小学过,长大后才有继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如今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最近一条新闻引起家长们的关注。近日,浙江省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发布我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贫血现状数据,2021年监测数据显示:小学生超重率14.11%、肥胖率14.16%、贫血率12.20%。初中生超重率15.68%、肥胖率11.13%、贫血率14.31%。除了营养摄入不均等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运动太少,劳动不够。有些家庭对孩子的劳动教育重视不足,有的孩子在优越条件下生活久了,缺乏必要的劳动锻炼,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自理能力不足。
有家长坦言,孩子长大外出工作后,仍然很担心孩子的生存能力。灯泡不亮了,呼叫房东;马桶不冲水了,呼叫房东;水龙头漏水了,还要呼叫房东……实际上,大多是小故障,不难修理。劳动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感知生活的艰辛,从而更好地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烧个菜、修个车、装个灯,这些看似简单的劳动,锻炼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孩子们不怕困难,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价值观念,说到底劳动课不仅仅是一堂技能课,更是积蓄正能量的幸福源泉,它是孩子可以受用一生的财富。若干年后,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或不在于吃了什么穿了什么,而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具间,工具堆得像个仓库,自己动手修理创造产品,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也能在劳动中感受到莫大的幸福。
|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