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医生诊断说母亲最多只能再活7年;21年过去了,每一个明天都比今天更好
德清女孩章宬:用孝心把伤痛打磨成幸福

 

 

 

 

|记者 张志炜

凌晨3点,一声轻声的呼喊把章宬从浅睡中叫醒,她利索地起床为高位截瘫的母亲吴小平翻身。“这几天妈妈有点感冒,晚上总是睡不好,经常要起来给她翻身。”说起这些事,章宬似乎习以为常,一句话说完,总会给人一个灿烂的笑脸。

2000年,一场惨烈的车祸,章宬的父亲当场去世,母亲颈椎折断,年仅12岁的章宬迅速成长,从“掌上明珠”变成家里“顶梁柱”。

21载春夏秋冬,这个遭受磨难的家庭如今已成为2019年全国最美家庭。而这些年的坚持,在章宬看来都是理所当然,她特别喜欢《孝心无价》里的一段话:“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从“掌上明珠”到家里“顶梁柱”

那场车祸让章宬的右手臂粉碎性骨折。“爸爸永远离开了,妈妈高位截瘫,医生说她活不过7年。”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章宬至今仍止不住泪水直流。一夜之间,年仅12岁的章宬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昂贵的医疗费与护理费如一座大山一样压了下来。

章宬拖着打了石膏的右手,和外公外婆一起为妈妈的治疗奔波,那个夏天,她忽然长大了。她开始积极面对艰难的人生道路。每天早晨五六点,她就起床,给妈妈处理大小便、擦身、按摩,然后去上学;傍晚放学回家,她就在妈妈的房间里做功课。

“最辛苦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每隔两三个小时,起床为妈妈翻身,这样妈妈才不会长褥疮。”章宬说,当年,她柔弱的身躯支撑不起妈妈的体重,她咬着牙使尽全身的力气,才能把妈妈扶起来。

章宬的妈妈吴小平以前在报社工作,多才多艺,如今成了一个高位截瘫的人,她无法接受:“那时我天天以泪洗面,无心管女儿。没想到她那么懂事。”章宬揽过妈妈的肩,对记者说:“一家人就是一个整体,我照顾妈妈,就像她以前照顾我一样自然。”

在女儿的悉心照顾下,吴小平的眼泪少了,笑容多了。她会招呼女儿打开收音机,听听广播,哼一曲歌。章宬感觉到,此时的妈妈需要的,已不仅是吃好睡好,还要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她从“美食家”变身“发明家”。

吴小平的手指不灵活,吃饭要人喂,章宬反复观察后,做了一只“汤勺手套”,戴上手套,吴小平可以靠微弱的手指力量自己吃饭了!“我重新拿起勺子,就像重新掌控了生活。”吴小平觉得未来越来越有希望。后来,章宬又用反光镜做了个支架,“这样,妈妈就能躺着看电视了。”

渐渐地,章宬发现妈妈开始看养生节目,还经常催外公外婆出去散步,“她以前连自己都不关心,现在开始关心别人了。”后来,吴小平俨然成了家里的养生专家,给全家人设计食谱,作息更是规律得不得了。吴小平笑道:“都说‘放下手机,关注内心’,我觉得我做得不错。你看,这车祸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每个明天都比今天更好

2006年,章宬考上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专业。还记得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章宬热泪盈眶,吴小平也久久说不出话来。

但高兴是暂时的。那天晚上,章宬仍然听到妈妈在轻轻地叹息和流泪。“妈妈担心我的未来,一直睡不好,我知道,只有考上大学,妈妈才会真正开心。”章宬说,自己是母亲挣扎着生存下来的全部希望,所以,她更加刻苦努力学习。

在如花一般的年龄,很多人还承欢父母膝下,但章宬却要早早地扛起家庭的所有责任。“看着别人家的孩子由父母亲送到学校,而自己却独自扛着行李上学,心里的苦楚只能化成学习的动力。”说到这些,章宬语气再次哽咽。

报到的第一天,章宬就打定了主意,要尽快找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章宬说,虽然有助学贷款和企业的赞助,母亲的医疗费用也可以报销一部分,但各种支出还是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打工的生活非常艰苦。章宬干过外卖,做过家教。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的那场大雪。“雪好大,回校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艰难。”当时章宬没带伞,浑身上下落满了雪,融化了的雪水不停地往脖子里钻,寒风吹来,冻得她浑身直哆嗦。回校后的那个晚上,她一直抱着被子打颤。

尽管忙着打工赚钱,但是章宬的学习成绩却一直非常优秀。她多次获得校级、国家级的奖学金,并在2008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那年,章宬被评为优秀本科毕业生并顺利考上了研究生,还获得了大学生孝心奖励基金。

聊起章宬名字中的宬字,她笑着说是“皇帝的藏书室”的意思,也许是命中注定,她会在学习上有所成绩。大学四年间,章宬总是毫无悬念地“霸占”着学校的奖学金。但拿到奖学金的那一刻,她脑海中并不是想着买一件橱窗中看了好几次的新衣服,也不是上饭馆撮一顿,而是悉数拿回家交给妈妈,希望能为家里减轻些负担。

每年春节,章宬总会用打工赚的钱为妈妈和外婆各添置一件新衣。“东西不多,就想让妈妈和外婆高兴一下。”她说。每年7月18日是妈妈的生日,妈妈自己不上心,但这个日子在女儿心里却无比重要。“在家的时候就会为妈妈买一个小蛋糕,点上蜡烛,唱一首生日歌,再烧几个拿手好菜。”

每次放假回家,章宬总是陪在妈妈和外婆的身边,帮她们做家务,逗她们开心;帮助妈妈做运动、按摩、起夜翻身。21年来,她的悉心照顾,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就这样,在手术后被医生诊断“最多只能再活七年”的吴小平,虽然带着病痛,但仍顽强地继续生活着。

热心公益常怀感恩之心

2013年6月,研究生毕业的章宬和来自济南的男友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回到了家乡,分别就职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稳定了,2014年12月,章宬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而丈夫对章宬的母亲和家中的老人亦是孝顺有加。母亲看着女儿成家立业,女婿孝顺能干,心情也逐渐好转,阴霾被阳光驱逐,生活其乐融融。

“我从来不是一个缺爱的女孩。”章宬始终这样认为。父亲去世后,总有一位叔叔来家里看望她,“他是爸爸的好朋友,极尽所能帮助我。”章宬还知道,外婆经常给班主任打电话,想办法帮她走出阴影。时至今日,依旧有许多来自街道、社区和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上门帮忙,大家的良苦用心给了章宬温暖和力量,她的世界慢慢明亮起来。

“是大家的帮助让我走到了今天,我也应该力所能及地为大家出些力。”常怀感恩之心的章宬在学校里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团,义务献血、为灾区募集捐款、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山区孩子支教……各种公益活动中都能看到她踊跃的身影。

工作后,章宬又加入了“五水共治”党员义工突击队,有空就去做公益。大年初二收到全员到岗的指令后,她迅速返回工作岗位,积极参与防疫志愿活动。去年2月8日,得知高铁站急需志愿者,章宬主动请战到防疫第一线,每天清晨六点到岗,详细排查、登记返程人员,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努力守好德清铁路东大门。

为了准时到岗,章宬每天清晨五点就把小儿子从床上“挖”起来喂奶,下午交接班后,又匆匆赶回家照顾老人小孩;面对高铁站人员流量大、来源复杂,但又缺少防护服、护目镜等紧缺装备的现状,章宬就和志愿者们一起想方设法“创新防护”,泳镜当护目镜、泳帽安全帽作卫生帽、雨衣当防护服、洗碗手套成为防护手套……以此土法上马全力做好自身防护,守牢德清县疫情防控的第一道交通防线。

在高铁志愿者服务之余,章宬还积极响应号召,参加社区的防疫志愿活动:洗楼排摸、为隔离人员送菜丢垃圾、送证入户、测量体温、检查健康码、宣传防疫知识……她都一丝不苟地做着。

如今,章宬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来看外婆的时候,6岁的大儿子会爬上床,帮她按按腿,揉揉手,嗲声嗲气地问一句:“外婆,舒服吗?”

人们经常用“凤凰涅槃”比喻灾难之后的重生,章宬却轻描淡写地说:“其实没那么夸张啦,我只是相信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