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宇翔
一项项农业产业正加速转型,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迎风摇曳,一个个美丽乡村更焕发新颜……在灿烂的夏日里,德清大地上洋溢着火热景象。既能看到青年在现代化的田园里逐梦,也能见证富民的乡村产业迭代更新。
今年上半年,我县新增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6个,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竣工项目3个,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70%、60%,这份成绩正是我县乡村振兴的闪亮成果。
乡村产业 在换挡提速中新景扑面
这几天,位于下渚湖街道上杨村的天际森谷山野度假区项目施工现场正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加班加点栽种园区绿化,检修娱乐设施。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整个度假区占地600多亩,目前南侧的高空网阵和西侧的玻璃滑道已基本建设完成。“我们预计在8月初开放部分娱乐设施,整个度假区将在今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王力强介绍说。
据了解,该项目作为我县的农业“大好高”项目,总投资超1.2亿元,目前,园区除了拥有20多项娱乐设施,还打造了农产品展示中心、林下经济展厅和农产品储藏中心,通过农旅融合的方式将为上杨村带来诸多红利。“对于村里来说,这个项目不仅能够为村民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每年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下渚湖街道上杨村村委委员计灵飞说道。
好项目是拉动投资增长的首要载体,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这些年,我县在优化农村布局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农旅融合的新方式,依托乡村产业的加速转型,积极培育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农村改革 在创新驱动中蹄疾步稳
农村改革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强大动力。多年来,我县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途径,释放了农业生产的巨大生产力,为农业企业和农户发展打下了“强心针”。
前不久,舞阳街道阿华茭白合作社收获了田里的茭白,但是产品的储存问题却让社长姚军华十分头疼。“我现在每年能采收1700吨左右的茭白,但是目前冷库的容量不能满足我的储存需求。”姚军华说,过去,合作社里的冷库等农业设施一直没有“合法身份”,并不在银行贷款抵押物范围内,因此融资非常困难,导致难以对储存空间进行改造扩容。如今,我县通过推出“农企振兴贷”,不仅突破了传统农业担保贷款模式,还建立了农业设施直接抵押贷款新方式,打通了农业设施抵押担保融资通道。不仅保护了企业的合法财产,更坚定了企业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县已有5家农业企业获得了“德清县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证”和“德清县农业生产设施他项权证”,共办理农业生产设施登记颁证面积108251平方米。
“农企振兴贷”是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我县作为“三块地”改革试点地区,更需要在创新改革方面下苦功夫,自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来,我县已完成搬迁改善农户791户,推进实施宅基地复垦项目21个,宅基地复垦面积889亩,切实加大了我县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盘活力度,激发了农村改革的新动能。
美丽经济 在迭代转型中浪起潮涌
乡村蝶变并非一蹴而就,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就要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基于美丽乡村与特色产业的有机结合,如今,德清呈现出了乡村经济活,农民生活优的良好态势。
暑假来临,莫干山镇游人如织,从清新的生态茶园,到热闹的庾村广场,德清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惊喜。“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乡村旅游的精品路线,觉得莫干山的田园风光非常好,游玩的项目也很多,这次就带着家人一起来体验一下。”来自福建的江女士说道。
今年,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1年浙江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共100条线路上榜。我县的山水田园活力精品线路和红色乡旅精品线路成功入选。从以前的靠山吃山,到如今的特色产业,德清农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目前,我县五四村和劳岭村成功获评国家级休闲乡村,累计建成省级休闲乡村1个和省级农家乐集聚村2个;在建省级休闲乡村3个和省级农家乐集聚村4个。今年上半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98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11.46亿元。
“今年以来,我县以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现行为主线,纵深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模式创新等方法全力扩面增产保供,实现了粮食生产新突破,同时,数字‘三农’也在人才聚集、技术研发等方面实现了新跨越。”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杨名表示,接下来,我县要加快推进农业项目“双进双产”,持续推进莫干山镇省级茶叶特色强镇和禹越镇省级桑渔特色强镇的建设,同时,以党建引领的动能实现强村富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德清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农村新发展,必将用更大的力气,唱响集成发展这曲“新农歌”,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无缝衔接”、高质量融合,让农业成为真正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真正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