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洁
进入夏季,温度升高,雨水渐多,正是病毒繁衍滋长的季节。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对薄弱的儿童更易受到侵害。近日,记者从县内医院了解到,自六月以来,我县儿童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
6月18日,武康健保集团人民医院院区儿科病区,5周岁的沈施涵正在输液。“以前发烧吃美林就能降下来,这次一点都不管用。”孩子的奶奶说,三天前,孩子突发高烧40摄氏度,经过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随即住院治疗,目前体温已经恢复正常。
儿科主任潘根丽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肠道病毒引发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通过粪口、呼吸道、接触三种途径进行传播,传染性极强,且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而自六月份以来,前来儿科发热门诊就诊的孩子中,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就占到了一半。
“患儿一般最先出现高烧,一两天后咽后壁出现疱疹,继而破溃,三至五天体温下降,七天左右溃疡修复,结束病程。”潘主任表示,一般而言,发热后血象检查情况较好且口服退烧药可以降温的患儿为轻症,可以在家进行居家隔离休养直至病症消除,其间可以使用西瓜霜、开喉剑等中成药喷洒溃疡面,加快修复。但如果患儿血象中白细胞指数非常高,则考虑为疱疹性咽峡炎继发细菌感染,这样的情况,需入院由医生根据病情进行专业的治疗。
就当前疱疹性咽峡炎高发的情况,潘主任建议,幼儿相对集中的幼儿园及托幼机构,一定要重视并加强晨检工作,对于教室等幼儿集中活动的区域加强通风,使用含氯消毒剂或紫外线对幼儿物品表面进行消毒。与此同时,所有食物必须严格煮熟,勤洗手,最大程度预防疾病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