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工地不能太“粗糙”

最近,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提升督查组对部分前一阶段的曝光点位进行了回访,发现有喜有忧。喜的是,所有回访的涉及点位均已进行整改;忧的是,一些点位整改不彻底,拿老百姓的话来说,粗糙得很。

怎么个“粗糙”状态?

容易发现的地方,面积较大的地方,进行了整改,但部分比较隐蔽的,偏离中心区域的,离工地生活区稍稍远一点的场所,似乎就没有注意到。粗糙得很。

有的这边整改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按下葫芦又起瓢,对可能出现的新矛盾缺少预见性,应对措施乏力。粗糙得很。

有的在整改时,注意了其中的一种“脏乱差”现象,而对另外一种“脏乱差”没有太在意。也是粗糙得很。

诚然,与建设工地相关的场所,男劳力比例更高,男人的特点,做事相对粗糙,当然,粗糙有粗糙的好处,比如,做事可能比较马虎,不计小节,不会斤斤计较,人际关系变得简单,许多事情,只要一粗糙,就非常好办。但是,粗糙也有粗糙的坏处,比如,对于“脏乱差”现象,也会视而不见,容易使我们的生活劳动环境变得恶劣,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他人;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形象,也会给所在镇、街道带来不良影响。所以,粗糙的男人,应当多多学习女人绣花功夫般的细致。也因此,“粗糙”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在环境卫生上如果太粗糙,就不好了。

该粗则粗,该细则细,把粗糙与细致拿捏到位,才是真本事。“舞阳街道”的“祖师爷”樊哙,粗糙得很,但粗中见细。他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上樊哙表现之粗,让读者叹为观止,但他的不辞而别,正是源于发现刘邦遭遇生命安危的细心观察。粗与细,只有分清场合,相互协同,才能取得成功。

相信一些曝光点位,在积极进行整改后,留下的一些缺陷并非责任方有意为之,而是因为做惯了大搬运、大开挖、大建造,思维习惯上还不能适应。对于一些细节上的事,因为从没拿过绣花针,边边角角的卫生问题就存在盲区,从这一角度讲,有疏忽实在是在所难免。但没注意到细节问题,并不等于问题不存在,有了挖掘机的大力,也要有绣花针的精准,只有用绣花功夫对待“脏乱差”现象,才能真正让“脏乱差”现象减少、消失。

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百六十行,无论做什么,都是由细节决定着成败。无论你建设的项目有多重要,无论你建设的工程有多复杂,即使解决了无数个大问题,最后影响成败的,往往是不起眼的小问题。所以,该细的地方,还得细下来。

|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