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杭州亚运会”将给德清带来什么?

|记者 黄欣怡 通讯员 吕艳

德清是湖州市唯一一个承办2022年杭州亚运会赛事的区县,共承办排球和三人制篮球两项赛事。自承办亚运赛事以来,我县严格按照“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快速推进场馆改造等项目建设,目前排球主场馆已改造完成并正式通过验收,改建的综合楼主体将于6月底全面完工,同时排定8大行动、39项重点工作全力提升赛事配套、大力营造亚运氛围,扎实推进了各项筹办工作。在筹办过程中,德清每一天都发生着变化,它正经历着由内而外的蜕变,用全新的面孔迎接世界的目光。

一场盛会提升一座城

自2015年杭州取得亚运会承办权以来,作为办赛城市的德清正紧锣密鼓推进“迎亚运”建设。有人会问,为了一场盛会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简而言之,一个家要请客,总需要收拾干净,给客人留下好的印象,或者买盆花,换换窗帘,用请客的机会,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正是人之常情。

一座城市举办一场盛会同理。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都是国内外的大型盛会。数以万计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来到一座城市,要比赛、生活半个月,无论如何,这都不是“小事情”。

“亚运会”作为德清历史上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一场体育盛会,确实对整个城市建设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城市要升级,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契机,“亚运会”的举办,是一次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快速提升、充分展现德清形象的极好机遇。

眼下,各赛事场馆正有序推进建设,同时结合德清“地理信息+人工智能”两大特色产业优势,将数字技术广泛运用到“票、食、住、行、游、购”的赛事筹办全周期,重点在智能场馆、智能安防及运动科技等方面探索更多智慧场景应用。

可以想见,为迎接“亚运会”,欢迎更多参赛者与观赛者,德清的体育场馆、酒店、市政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将大力改造提升,公园城市建设节奏将加速,文化、旅游、会展等行业的国际交流也将大大增多,而这些,无不是德清迈向世界的窗口和台阶。

一场盛会照亮城市未来

对于德清而言,“谋赛”只是“抓手”是方式,“谋城”才是目标是结果。当下的德清,把“谋赛”与“谋城”相结合,正努力带动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和形态形象提升,提高赛事承办能力和城市服务能级。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德清“谋赛”有方,近年来,德清围绕赛事“大做文章”。TNF100国际越野跑挑战赛又一次在莫干山圆满完赛,在莫干山奔跑,在竹海中徜徉,“赛道兼具美景又富有挑战,这是我连续三年来莫干山参加TNF赛事了,很享受。”参赛选手王飞表示,希望每年和TNF赛事相约莫干山,相约德清。

德清正通过大型赛事活动的举办引领带动城市“动起来”。在莫干山举办的凯乐石跑山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莫干山国际竹海马拉松等赛事,让旅游胜地莫干山也变成了户外运动胜地。

“千场赛事”将从年初持续到年底,这些赛事不仅丰富德清体育的“人民菜单”,为明年迎来的“亚运会”集聚能量,更是把德清“赛事名城”的建设之火烧得更旺。

一场盛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一场国际级体育盛会,给一座城市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短期的举城狂欢。除了城市知名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而这些基础设施最终都将惠及广大市民。

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建有全民健身点1736个,设施总面积175.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9平方米,高于省平均水平0.95个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100%,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家门口就有百姓健身房,配备的都是高端健身器材。”市民陈先生认为这些健身房真正变成了“老百姓的健身房”。

若将场馆建设看作是一个城市的“面子”,展现着城市的形象,那么背街小巷就是“面子”背后的“里子”,承载着百姓的幸福。自2019年以来,德清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迎亚运会为契机,启动“美丽县城”二期提升项目,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主城区形象改造、入城口节点改造等项目工程。此外,德清县亚运筹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姚明星表示,结合体育中心周边现行公交线路运行情况,我县新规划了“客运中心-德清体育中心-地信小镇广场”亚运公交专线,并初步拟定新购置纯电动公交车,实施主城区及主要线路沿途站牌双语化设计,提供公交专线车内报站双语化服务。在提升“硬环境”的同时,德清更注重打造城市的“软环境”。

景有颜值,人有气质,城有品质——融入“亚运时间”,切换“亚运轨道”,随着杭州2022年亚运会号角的吹响,德清将加快全方面融杭脚步,也定要抢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战略机遇,全力推动杭州德清形成合作互惠的双赢格局,积极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中的“精品窗口”,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