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德清公路百年,织网“停不下来”

德清有一种改革和发展,叫“停不下来”。德清的公路建设,也是停不下来。大大小小的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我们在努力织网,以更多地互联互通。公路建设,我们为什么需要“停不下来”?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德清公路的百年历史,有助于今天的我们,更加能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公路建设上“只争朝夕”。

德清人有一个疑问:从104国道去杭州,为什么要“多转一只角”?就是要经彭公,再折向瓶窑至杭州,而不是像杭宁高速、宣杭铁路复线那样,直接从三合方向至杭州。这与民国时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再不加快公路建设,真的“来不及了”。

所谓的“来不及”,笔者理解为“落后就要挨打”。如果104国道当初选择从三合方向入杭,那么,武康至杭州主城区的距离至少可以缩短10公里,来回可以少跑20余公里。确实,今天选择高速与104国道入杭,同样至杭州主城区,走杭宁高速,总计约40公里,而走104国道,需要约50公里。

1916年8月9日,孙中山在杭州作了题为《道路为建设着手的第一端》的演讲,指出道路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勉励浙江努力修筑道路。他提出首先要进行道路建设,以发展地方经济,提高物质文明。

当时的省长吕公望提出计划,根据清代主要驿道规划公路。如果以此设想,那么,途经武康的国道从武康往南,经上柏,再经长春村,从九度岭至余杭安溪,再经良渚入杭,这条路径,距离最近。

1928年,浙江方面接到南京电令,命令立即建设杭州至南京的公路,一算工期只有四个半月,怎么来得及?此时,人们自然会想到已经通车的既有公路,于是,1925年建成的余武公路(余杭经上柏至武康)成为不二选项。由此,原本从良渚直通上柏的选项被放弃,国道线借道彭公而“多转一只角”,一直影响到今天。

1929年,国道线与三莫线建成后,沿线集镇的商业气氛渐渐被带动起来,上柏、武康、三桥埠、庾村等地出现了短期的繁荣。除了经济上的作用,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条国道很快彰显出战略重要性。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铁路、水路均被日军截断,这条途经德清的简易国道,发挥出了极大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条争取了宝贵时间的国道线,承担了抗战物资的运输,起到了生命线的作用。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当初京杭国道若走直线,取道九度岭,不仅财力不够,行车安全性差,时间上更是悬了。有史料记载,当年11月,无以数计的广西兵沿着国道线,经过武康、三桥埠奔赴前线,与日军作战,中国军民奋力抗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公路不仅事关经济,也关乎民族命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修路的目的,都与提升实力密切相关。2020年12月22日,我们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杭州二绕正式通车。从此,德清约三分之二的面积被圈入二绕之内,德清也将全域性跨入高速公路时代。杭州二绕的通车,可以减轻杭州现有绕城高速的压力,也为德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公路网络新优势。

作为杭嘉湖绍4个地市的新通道,杭州二绕对加快杭州都市经济圈、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意义深远。作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重点配套工程,二绕西复线也将成为连接亚运会主会场和德清(排球馆)的快速通道。

今后的城市竞争力,将不在于城市自身的竞争力,更在于大组团的合力,城市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都市圈、城市群的群体竞争力。更加快捷灵活地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少不了公路的作用,加快公路建设,一定是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长三角城市群的角度看,杭州二绕对于德清的意义更为非凡深远。

|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