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钰涵
昨日上午,2016首届莫干山国际大学生电影大赛颁奖典礼上,怀揣着电影梦想的年轻人欢聚一堂。
亮丽的舞台中央,聚光灯齐刷刷地打在获奖选手的身上,他们捧着奖杯,收获着获奖的喜悦,虽然年纪轻轻,却透着一股子的沉稳干练。当梦想照进现实,德清这片影视天空给予了这些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激情和勇气。
“很高兴来到德清,德清为我年轻的梦想插上了翅膀,今天是我人生中重要的时刻,感谢我的团队、同事以及家庭对我多年来的支持。”来自意大利的尼古拉以一部《野》摘得了首届电影节的桂冠,他沉稳地在舞台上发表着获奖感言,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来到舞台下,尼古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远道而来的他,一开口便毫不掩饰对德清的喜爱:“昨晚一到德清,我就去附近的公园逛了一圈,城市非常安逸漂亮,德清人民特别热情。”对于德清投资50亿打造莫干山国际影视文创小镇,尼古拉充满期待,他认为艺术可以传承,贯穿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他认为德清对于艺术的投资是非常有价值的。
与尼古拉一样,王泽夏坐了13个小时飞机,从美国洛杉矶赶来参加此次颁奖典礼。捧着精致的奖杯和鲜花,他坦言德清在他的人生起点上画上了重要的一笔:“这是真正意义上我独立创作的一部电影作品,能得到肯定,对我意义非凡。”
王泽夏毕业于纽约电影学院,目前是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助理,他告诉记者,他的作品《纽扣》关注的是阿尔兹海默症人群,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呼吁社会给予这类群体更多的关爱。“前期准备了3个月,拍摄加上后期制作花了4个月时间,在洛杉矶拍摄完成,是完全按照好莱坞电影制作的流程完成的。”王泽夏说。
在颁奖典礼上,来自上海电影学院表演系大二的学生杨扬和刘帅为大家倾情奉上了电影《等你》当中的片段。“副班长,我等你。”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唤萦绕舞台中央,一句硝烟战场上的“我等你”却没想到竟成了一辈子的等待,不少观众为之动容、湿了眼眶。
台下有一人的情感似乎来得更为复杂,他就是电影《我等你》的导演李一平,来自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他告诉记者,选择这样的革命题材其实还隐匿着一个小故事:“接到比赛通知的时候,正是我预备党员转正的时间,我想用这样的方式纪念我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庄重的时刻。”对于作品获奖,他再三表达着对德清的感谢,这是他的一本青春纪念手册。
谈到作品,李一平认真严谨,谈到德清,90后年轻人的朝气一览无余。“昨天晚上一到德清,我就在酒店外租了辆自行车,开启了导航,骑行了一圈,感觉德清的生活节奏很舒缓,生活自在,空气清新,是一个艺术创作的不错选择地。”李一平还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无意闯入了一片草莓种植基地,“真的是特别甜,特别好吃。”小伙子连连发出感慨,他说上海跟德清相距不远,以后肯定还会再来。
把自己难忘的经历拍成电影不止李一平一人,马来西亚获奖选手黄显能的作品《thebathroom》就是根据自己曾经看到的一部关于精神小说改编而来,他说这更像是自己的个人体会。在11分钟的电影镜头下,他用创新的表现手法,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卫生间场景,表现了人自身内心世界与外界精神力量的虚实关系,衬托起生命中一些重要的精神力量对人的作用。
据了解,建成后的莫干山国际影视文化小镇将成为莫干山国际大学生电影大赛的永久基地,今后还将会把该赛事打造成为“全球大学生的奥斯卡”,鼓励更多有梦想的电影青年来德清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