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正是万物复苏、芳草吐绿的时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在眼前,在下周清明节形成三天时间的休假小高峰,选择出游的你,将会跑更远的路,看更美的风景,演绎更多春天里的故事。
为自己找一个出游的“噱头”吧,它将使你的旅途充满乐趣。以下通过几种旅游概念的嫁接,演绎出了不同的旅游主题,希望对你的清明之旅有所帮助。
一部曲:《根》
纯古典祭祀问祖
《根》是美国作家亚历克斯·哈利于上世纪70年代完成的长篇小说,文革末期被翻译到中国。作者以十年考证撷取的大量史实为依据,以文学化手法描述了其祖先黑人从非洲大陆被贩卖到美洲为奴,并不断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因它衍生出来的“寻根”一词,也成为20世纪末的流行语之一。
清明节在几个传统节假日中,是最易引起人心灵共鸣的,因为它不仅与现实生活中的你我有关,更与你或我的先辈们,甚或我们的个人史或家族史有关。北宋词人黄庭坚有“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之句,就是对清明期间人们出游踏青,同时郊祀祖先的真实写照。
现实境况里,很多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根”大都在乡下。过去经济不好、生活条件不够完善,再加上路途艰难,交通不便,或是羁绊他乡,或是谋食外地。只有年节时候遥望拜祭,专程前往扫墓则近乎奢侈。如今经济搞活,都市里的夫妻们大都有房有车,加上孩子与老人,本可演绎天伦之乐。但生活中往往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特别是时间上不允许,更多的是无奈和遗憾。陆游曾经“家祭毋忘告乃翁”,如今虽然少了放翁先生“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家国气度,可生活在比先祖们更幸福的年代,又有什么理由不“家祭殷切告乃翁”呢?所以,感谢清明小长假,使大家在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里能宽宽松松为自己和家人安排去郊祀问祖。
二部曲:《飘》
明天又将是全新的一天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于1936年完成的长篇小说,着力刻画了一个任性而又坚强、勇敢的庄园主女儿斯佳丽(郝思嘉)在美国社会巨大变动中,与命运、爱情以及传统观念的抗争,这是一个有关“美国梦”的故事。作品后来被拍成电影《乱世佳人》。
俗语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实际上当春之花开遍的时候,正是大地一年当中最好的时节,辛苦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你正是应该出去走走的时候。
职场打拼是否有些让你劳累,生意上的磨合是否让你感觉厌恶,生活当中的琐事是否让你疲惫?斯佳丽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演的是一个美国梦,你是否也正在上演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呢?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财富和物质都会得到积累,惟有时光是留不住的,新假日制度的出台正好给我们在一定工作时间段之后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消费的机会。
当你还沉溺于办公室浮躁且令人窒息的空气中时,郊外早已是翠柳吐绿、青草依依。有人说过“要快乐地度过充满困难的一生”,现在正好,出门远游吧,将你的疲惫甩给城市,将你的心情带进山野……回来后你会发现,你会如斯佳丽那句著名的台词所说的一样:“明天又将是全新的一天”。
三部曲:《围城》
车轮上能逃多远就逃多远
《围城》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钱锺书先生的著名作品,创作于1947年,国外汉学界极力推崇《围城》,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一部”。
对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围城”生活,您是否已经安之若素?想想钱锺书先生在小说里创作的那句名言“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在这个莺飞草长的春天里,不妨让我们来一个“围城大逃亡”(当然此“围城”并不一定是钱锺书先生笔下的“围城”之意,但你可以这样解读或借用)。
开上你的车,视线瞄准远方,选择一个通天大道,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不信你看:甘南,有近天的云;川北,有翠绿的山;东府,有壁立万仞的华山;西府,有终年积雪的太白;陕南,有黄灿灿的油菜花;陕北,有广漠无垠的戈壁;往北走,有连绵的黄土高原祖宗遗迹;往南去,有永远也玩不尽、看不厌的终南山。
呵!太好了,踏着油门,听着引擎声,让一句“路越远,心越近”的名言来主导你此时的心境,举全家人之欢乐,向着远方来一个自驾游,趁着清明小长假,赶快逃离城市吧。
四部曲:《荒原狼》
驴友不走寻常路
《荒原狼》是二十世纪著名瑞士籍德裔作家赫尔曼·海塞(1877—1962)的名著之一,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六月,小说问世后,先后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中译本),在文学界和全世界的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当旅游发展到一定年代,传统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游者的愿望和嗜好。于是,投向深山和奔向更远方的沙漠或湖泊,成为旅游消费金字塔顶端人士的一种追求。不去寻常景点,也不履寻常路,成为好多年轻一族或已经不年轻一族的旅游人士的嗜好。在网络中,有关高山草甸、或西藏、或深山、或峡谷的更多的美丽传说与图片,往往出自资深驴友们的手笔或旅途纪录。这些人以“驴友”自居,然而这种有点自虐式的旅游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一族或工薪一族的青睐。
《荒原狼》是一部思想非常深邃、很难读懂的作品。一如我们的驴友,他们的经历或思想都很深遂或让你很难读懂。
“然而,与我年龄相仿的读者之中,也常有这样的人,他们对这本小说印象深刻,却只读出其中一半的内容。这些读者在荒原狼身上见到自己的影子,认同了他,与他一同受苦、一同做梦,因而忽略了其他内容,完全见不到小说讲述的除了哈瑞哈勒的困境还有其他东西,在荒原狼和他的问题生活之上,有一个更高层次的不灭世界……那是一个正面的、欢畅的、超越个人的时间和有信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