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
由于对居住环境不太满意,有时会想起《孟母三迁》的故事,很想知道当年孟母频繁搬家,到底是买房还是租房?上网搜索,对此感兴趣的网友真不少,然而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和孟母一样,我并非不满房屋质量,而是某些邻居常常引发不适。小区里的爱心人士每天在一些角落放置猫粮,供流浪猫食用,然而有几位老人经常牵着自家宠物犬去吃。占便宜占得这么有创意,着实出人意料。可怜那几只宠物犬,明明有主人,却吃“百家饭”,享受着流浪动物待遇。小区里不少邻居没有边界感,好打听别人的事。某次我见到一位中年妇女在问一个智障邻居,“你在哪家单位上班?”那位智障邻居相貌异于常人,真不知道这位大姐眼神不好,还是好奇心拉低了智商。
附近有个中档商品房小区,房龄十多年,是我比较向往的改善型居住地。几年前,妻子应聘进了一家物业公司,负责服务那个小区。原以为那里“档次”仅比我们高一点,努把力应该可以住进去。妻子在那儿干了几年,却发现居民构成和我们差异很大。主要是教师、公务员、医生……以及中小型公司的老板。他们的地下停车场有些老旧,但里面不乏售价百万元以上的豪车,十几万的经济型小汽车反而占比不高。
那里的居民不仅平均收入远高于我们小区,文化程度高得更多。喜欢占小便宜,爱“包打听”的极少。然而不少人比较“矫情”,有人在自家门口放一袋垃圾,邻居就会投诉;楼上脚步声重了点,楼下邻居小心脏就受不了。更有一些人,听到景观池里的蛙鸣、绿化带的鸟叫,都要打市民热线投诉物业。
今年春天,妻子调到公司服务的另一个小区。小区物业费标准达到了本市普通住宅天花板,我们都以为非常高档。妻子干了几个月,了解到居民收入普遍不及之前的中档小区。中档小区里本市人居多,业主中老年为主。这个小区业主多是90后,主要是体制外白领,他们中不少人来自省内农村,属于传说中的“凤凰男”“凤凰女”。前几年经济高速发展,这些年轻人月收入能达到2到5万元。加上家乡亲戚全力借钱给他们,便买下了“豪宅”。这两年经济增速放缓,一些人降薪失业了,还贷都成了问题,更别说交物业费了。手头一紧素质就暴露出来了,高学历年轻人戾气居然也很重,吵起架来骂得很难听,不输某些市井大婶。
“小区地下停车场比房价更能反映业主经济状况,这里停的几乎都是十万出头的代步车……”妻子总结出这条经验。
以孟母之睿智,尚需要“三迁”才能找到满意的住处。普通人的智慧,靠想当然判断,多半会迁错地方。不管孟母她老人家是买房还是租房,我们若想迁,最好先去心仪之地租房,观察几个月,再决定是否在那儿定居。